|
竹子,在荒山野坡、房前屋後生長。竹林,沿着溪河兩岸、公路兩旁延伸。2014年初春,行走在西部最大竹世界,記者處處感受到生態旅游發展的如火如荼。 長寧縣地處四川分盆地南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350天。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竹資源稟賦。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長寧縣難以像其他地區一樣,對工業項目來者不拒,如何用好這一大片得天獨厚的大竹林,就成為思考長寧産業發展的出發點。 只有再造一個大竹海,才能建設真正竹世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長寧縣領導班子成員凝聚共識,每年春節上班後第二天,就是上山下鄉,引領全縣幹部群眾開展造竹綠化活動。連續27年發力,目前長寧全縣竹林面積達到70萬畝,佔森林面積的86%,成為當之無愧的西部竹世界,“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蜀南竹海。 “長寧,不僅僅有個蜀南竹海。”長寧縣委書記何文毅對當地生態旅游熱點如數家珍:梨花滿山的佛來山、枇杷飄香的苦竹寺、候鳥樂園碧浪湖、生態畫廊淯江河、白鷺天堂十字湖、黑松翠竹龍峰山……據了解,目前長寧擁有“國家AA級旅游景區”以上旅游景區5個,佛來山還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旅游示範點”。 居於竹,更游於竹。近年來,長寧縣按照“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全域發展、幸福共享”的思路,創新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着力發展全域旅游,重點建設“一城(長寧縣城)、一江(淯江)、四組團(以蜀南竹海為核心的東部組團,以竹石林為核心的南部組團,以苦竹寺為核心的西部組團,以佛來山、七洞溝和碧浪湖為核心的北部組團)”,有效發揮旅游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先導作用、支柱作用和主導作用。 七洞溝,地處長寧縣北部古河鎮,因景區內有東漢崖墓群七個洞和七條溪溝而得名,是自然天成的竹林峽谷景區。目前,長寧正規劃投資2個億,建設5公里的綿溪河漂流,修復始建於東漢時期的飛泉寺,開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個洞崖墓觀光科考,7條溪溝景觀探險,以及桫欏、楨楠等珍稀植物觀賞,胭脂魚、甲魚、黃辣丁、藏香豬美食品嘗等系列旅游項目。 精品旅游與鄉村旅游並舉。繁茂的楠竹、苦竹、銀杏、楨楠,次第開放的李花、桃花、梨花,數萬畝枇杷、臍橙、蜜橘,川流不息的車輛和游客,擠滿了農家餐桌,鼓足了農戶的腰包。 長寧縣旅游局局長劉龍泉告訴記者,目前,長寧已成為首批“四川省鄉村旅游示範縣”、“四川省旅游標準化示範縣”、“中國最佳鄉村旅游目的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示範縣”。2013年,長寧接待中外游客32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5.84億元,旅游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一個國際特色生態産業文明示範縣初現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