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行“貸”動四川經濟由大到強
2014-03-07   作者:記者 熊小黠/成都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作為四川省存貸規模最大的銀行和“三農”金融服務的主力銀行,農行四川省分行將經營重心由大城市“下沉”到縣域農村,加大信貸等各種金融資源在縣域實體經濟的投入,探索出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多元化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
  在金融資本的撬動下,四川縣域和農村地區逐漸打破金融抑制,經濟發展提檔加速,縣域經濟“拖後腿”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四川農行自身發展也“脫胎換骨”,由經營大行向着現代一流商業銀行蛻變:2013年,該行存貸、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在全國農行系統排名第五,在省內同業處於領先位置,風險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這份來之不易的經營業績中,縣域地區貢獻了50%以上。

  加大投入 撬動縣域實體經濟加速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雖然蘊藏着豐富的水電資源,但由於缺乏資金,這一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川農行信貸投放4.5億元,支持該縣將水電打造成支柱産業。在越西縣瓦岩鄉,四川農行支持建成的茶園水電站引來了充沛潔凈的水源。村民張拉鐵説,過去一直種植烤煙、馬鈴薯,僅夠糊口,現在有了充沛的水源,他動員了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大面積發展高寒水果和大棚蔬菜,年人均增收760元。他説,全靠農行支持的水電站為他們引來了“致富水”。
  近年來,四川農行植根縣域,緊扣農業産業化、新型城鎮化、縣域工業化等“三農”和縣域經濟重點領域,將有限的信貸資源向縣域傾斜,每年新增貸款50%以上投向縣域。
  2013年,該行新投放貸款361億元,非信貸方式融資38億元,重點支持了“三農”和縣域187個重點項目建設、2319戶骨幹企業發展。新投放貸款量、縣域貸款增量、涉農貸款增量均居省內“四大行”首位。截至2013年末,該行縣域各項貸款餘額1484億元,涉農貸款餘額1439億元,縣域貸款、涉農貸款餘額再創歷史新高,繼續位居“四大行”首位。
  “農行本姓‘農’,這塊金字招牌決定了服務“三農”、服務縣域的戰略定位。作為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這也是農行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四川農行行長張軍洲説。
  張軍洲&&,農行從成立到現在60多年,一直根植在縣域,發展在縣域。四川農行60%的機構、人員在縣域,主要經營指標的50%以上由縣域支行貢獻,在縣域具有天然的優勢。“由於歷史傳承、客戶基礎和服務優勢,服務‘三農’和縣域是農行實施差異化戰略、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他説。

  創新産品 破解縣域經濟融資難題

  依託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産業特色,四川農行創新服務模式、制定差異化服務方案,有效緩解了縣域經濟發展中融資難、融資貴等頑疾,實現了“支持一個産業、帶活一方經濟、帶富一方百姓”。
  在成都近郊的郫縣唐元鎮青楊村,四川農行以集中居住後節約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出讓收入為還貸來源,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作抵押,發放了全國首筆由村民自建的村級資産管理公司承貸的農村安置房項目貸款。村民們告別分散居住,住進了配套完善、整潔美觀的現代化小區,還有小區商業鋪面的持續收益,生産生活方式發生了巨變。四川農行也通過本項目,找到了一條既符合信貸政策,又風險可控的服務成都統籌城鄉的新路。
  而在地處高原藏區的九寨溝縣,四川農行緊貼特色旅游資源,對旅游産業鏈進行全方位信貸支持:不僅對九寨溝核心景區建設、配套設施提供資金,還通過農戶小額貸款,支持當地農戶發展旅游紀念品加工銷售、特色農畜産品生産等産業,取得了“開發一個景區、帶動一方百姓”的良好綜合效益。
  兩條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折射出四川農行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縣域的思路。四川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該行在對每個縣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繪製了《全省金融生態圖譜》,詳細標注了各縣産業、資源等情況。以此為指南,成功探索出“一縣一特色、一行一路徑、一企一對策”的金融服務模式。
  同時,四川農行創新推廣全産業鏈、貿易鏈、供應鏈、物流鏈集約化服務模式,以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村商品流通市場帶動等模式,做大産業規模,延長産業鏈條,帶動成片農戶,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地服務縣域經濟的有效模式。
  “四川縣域金融需求特別是信貸需求很大,但信貸供給有限。縣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很大,有些縣域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加之農業、種養殖業的風險較大,如何做好信貸資金的風險保障,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張軍洲説。
  “化解這些縣域金融難題,不可能一招吃遍天下,只能採取差異化的支持政策。這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成本可控、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的原則,既要大膽突破,也要嚴控風險,行得穩才能走得遠。”他説。

  制度創新 提升縣域經濟服務能力

  “農行服務‘三農’和縣域的最大優勢,在於我們成立了‘三農事業部’,進行了組織、體制、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制度創新,建立起長效服務機制。”張軍洲説。
  2007年,為更好地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農行開始啟動“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探索在商業化運作機制下,面向“三農”和縣域經營的有效途徑和模式。
  四川農行作為首批試點行之一,按照總行要求先行先試,形成了以“三農金融分部”為領導樞紐,以縣域支行為服務主體,舉全行各部門之力、城鄉聯動的“大三農”綜合服務管理體制。目前,四川農行已有139個縣域支行納入“三農金融事業部”,為“三農”和縣域金融服務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川農行近年來將信貸計劃、固定資産、工資費用、勞動用工等資源持續向縣域傾斜,持續增加“三農”和縣域經營資源的供給。2013年,該行縣域貸款增速高於全行增速3%;縣域支行新招聘大學生佔招聘總數的65%;縣域物理網點達796個,佔全行的62%,位居省內“四大行”首位。
  “四川經濟的差距在縣域,潛力也在縣域。農行的根基在縣域,優勢在縣域,未來也在縣域。”張軍洲説,“四川農行已制定《2013-2015年“三農”和縣域業務發展規劃》,要進一步把‘三農金融事業部’做深、做實,提升‘三農’和縣域金融服務的水平和能力,繼續發揮好農行在縣域地區的領軍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四川農行服務“三農”側記 2013-08-23
四川農行助推新型城鎮化提速升級 2013-03-08
四川農行多措並舉為實體經濟“強筋壯骨” 2012-03-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