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冷地熱 開發商過於樂觀藏風險
2014-02-28   作者:記者 梁倩/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杭州樓盤降價、銀行資金鏈收緊,房地産股遭遇重挫,一系列事發突然,給信心滿滿的房地産業當頭一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樓市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同時,土地市場卻難為所動,拍賣依然火熱。
  專家&&,內地房地産企業雖然經歷了2008年的短暫低迷,但卻未經歷過較大的高低起伏,內地房企對風險認識仍然薄弱。因此,應警惕對市場風險認識仍然薄弱的內地房企,對房市信號作出錯誤判斷,造成不可控的風險。

  一線土地市場熱度未減

  2月26日下午,北京第34宗配建自住房地塊成功出讓,旭輝和當代聯合體以7.78億元成功競得平谷區大興莊鎮A02-01、A02-02地塊,溢價率49.04%,為北京新添6.9萬平自住型商品房。
  據了解,地塊原先配有2.5萬平方米限價商品房,房屋銷售限價6000元/平方米,而地塊價格到達合理土地上限價格後,將現場競配自住型商品房面積,該部分房屋限價1.1萬元/平方米,套型建築面積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內。
  經過11輪舉牌,東亞出價觸及該地塊的合理價格上限7.78億元,在之後的現場配建自住型商品房面積環節,世紀鴻和旭輝當代聯合體競爭激烈,最終,旭輝當代聯合體以現場競配6.9萬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的代價奪得第34宗配建自住房用地。
  而此前,2月21日,北京有三宗地掛牌截止並進入現場競價,收入110億元。同日,廣州廣鋼新城五幅地塊單日155億成交。
  土地市場熱度在一線城市持續擴散,今年1月的成交數據較有力的印證了這一觀點,北上廣深土地成交總建面積717萬方米,同比大幅上漲93%,成交金額908億元,同比上漲185%,成交樓板價同比上漲47%。
  中原地産市場總監張大偉&&,房企回歸一二線市場,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拿地拼搶白熱化。截至日前,標杆房企合計在2014年拿地額為367億元,其中一線城市達到了116.89億元。
  張大偉認為,在一線土地稀缺的背景下,房企選擇在一二線城市聚集,但值得注意到是,現階段全國市場逐漸出現了地熱房冷的現象,房價的持續上漲透支了購買力,逐漸價格開始上漲乏力。而這種泡沫化的發展也導致市場存在調整的可能性,開發商對土地市場的爆棚信心,可能在未來醞釀比較大的風險。

  樓市成交量下滑

  杭州樓盤大幅降價,只是樓市近日來的突出個例,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以來,雖有節日假期影響,但成交量恢復乏力下滑明顯。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因素等影響,54個城市成交量出現明顯下調。截至23日,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成交量下調1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一二線城市成交量下調幅度反而超過了三四線城市。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量下調幅度達到了20%,二線城市的調整則達到了接近30%。
  此外,價格方面也出現下滑跡象。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放緩明顯。新建住宅方面除了上個月的溫州、韶關外,又有哈爾濱、包頭、濟寧、杭州四個城市加入降價隊列,下跌城市數量增至6城。
  漲幅方面,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平均漲幅由去年12月份的0.51%微降為0.49%。有2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比去年12月份有所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認為,1月份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漲幅穩中有降,究其原因,一是在前期部分城市加大房地産市場調控力度、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市場環境和預期相對穩定;二是受信貸條件收緊、庫存壓力減小等因素影響,成交量回落,一些城市房價漲幅進一步收窄。

  警惕房冷地熱釀風險

  對於杭州購房者來説,此次樓盤大幅降價絕非偶然,因為這是看似偶然的降價中透露出杭州樓市在持續“高庫存”下的必然反應。
  高庫存成為懸在開發商頭上的一把“利劍”,要想提高成交量,降價無疑是最好選擇。然而,一方面價高難售出,另一方面地價高勢頭難改。對此,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現階段房企正面臨着“不搶沒活幹,搶了卻不掙錢”的尷尬境地。
  顧雲昌認為,對於杭州來説,庫存量大,且高端盤居多,是其弊病。但房企市場定位偏高與土地價格高企不無&&。城市樓盤定價過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價格的高企“現階段特徵是房冷地熱,在‘地王’頻出的背景下,開發商不得不開發高端樓盤以保住利潤。但有些‘地王’很難獲取利潤,能做到不賠錢就算好”。顧雲昌説,“但杭州大幅降價從另一面也説明,‘地王’地塊正面臨着巨大風險,房企拿地過於自信。” 
  現階段對於房地産市場信心,購房者與房企正出現着偏差,而這也正是危險的主要原因。
  戴德梁行日前發布的中國投資信心報告顯示,開發商和投資者就未來房地産市場出現不同意見。開發商明確地指出中國房地産熱潮還沒有完全消退,投資者則普遍較為保守及非常關注房地産市場的下行風險。
  對此,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不應低估購房預期改變對市場的影響力。的確,曾出任美國聯邦政府房産金融辦專家,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研究院院長鄧永恒此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從中國房地産市場來看,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其房價支撐的絕大部分是由於房價上漲預期。
  “我們通過模型計算過北京市場的房價,得出如果北京要維持目前房地産市場的發展現狀的話,北京市場的預期是每年要漲5.9%。但是如果預期向下跌了一個百分點,則意味着,要使得價格均衡的話北京房價將下降31%。”鄧永恒説。
  對此,陳國強認為,房企擴張步子邁得太大,一旦經營管理能力跟不上,或者融資遇到阻礙,很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險。
  陳國強&&,應警惕內地房企,對房市信號作出錯誤判斷,造成不可控的風險。內地房地産企業雖然經歷了2008年的短暫低迷,但卻未經歷過較大的高低起伏,內地房企對風險認識仍然薄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樓市成交低迷引發降價預期 2014-02-25
春節後樓市成交達近半年最低水平 2014-02-19
杭州土地市場18日吸金61.9億元 2014-02-19
馬年首拍兩地成交60.8億 北京樓市“房冷地熱” 2014-02-15
土地市場逆市升溫蘊含風險 2014-02-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