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關注]治霾困局:環保監管去哪兒了
2014-02-28   作者:記者 陳偉/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7日,北京持續一週的嚴重霧霾終於消散,但對霧霾成因的追問和治理的拷問從未停止。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環保部督察組近日啟動了12個地方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結果卻令人憂慮,大量工業企業違規排放、本應該淘汰的落後産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進行生産。與此同時,多地排污監測設備形同虛設,數據失真情況嚴重。
  不少網民稱,治霾是場持久戰,無法一蹴而就,必須積極行動,不能無所作為,更不能寄望於風吹,以免貽誤最佳治理時機。結構調整是治霾長久之計,這有賴於地方政府轉變觀念、落實行動、加強監管、衝破阻力、嚴懲違規違法行為。如此,才能打贏這場“呼吸保衛戰”,讓藍天白雲長久停留。

  環保監管去哪兒了

  有網民稱,現實給“如火如荼”進行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澆了一盆冷水。各種企業排放在挑戰環保底線。網民不禁質疑,監管去哪兒了?
  網民“謝偉鋒”説,試問煙囪裏冒着黑煙,當地政府真的會看不見?等到問題被曝光了,卻有各種各樣的推辭説詞。這樣的監管不僅讓環境監管跑空,更讓百姓感到心火上升。
  還有網民稱,相關環境監管部門長期以來習慣於“以罰代管”,在收受了金錢之後,便對污染問題“視而不見”,這為各類污染大肆上演埋下“禍根”。
  網民“嘉言”説,現實中有許多來自老百姓的詰問,會讓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無言以對。究其原因,在環境監管中,執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者有之,環評手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者有之,暗中充當違法排污企業“保護傘”者有之。

  關鍵在於轉變“官”念

  網民“高世鵬”説,鐵腕治霾勢在必行,絕不能嘴上治霾,實際靠風吹。“鐵腕治霾”,首先要治的不是霾,而是為官者的觀念。無論是“唯GDP至上”的政績觀,還是“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人生觀,都是“鐵腕治霾”的大敵。如果不切實轉變為官從政者的觀念,不切實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鐵腕治霾”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有網民稱,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霧霾治理最終還是要依靠環境治理倒逼産業轉型、技術升級,通過提升技術,協調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網民“王悅威”説,地方政府的“唯GDP”論,産業結構的不合理,産能過剩,能源結構落後,資源價格、稅收、補貼的杠桿作用較弱等若干因素都是霧霾揮散不去的緣由。
  網民“寇軍”説,最為迫切的,是盡快從嚴立法,提高工業企業污染的成本,升級油品、嚴控工地揚塵等等。

  治霾不能“一曝十寒”

  網民“趙強”認為,近來,網絡上對“霧霾”各種各樣的吐槽不斷刷新人們的想象力,凸顯對霧霾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的不滿。政府應選擇積極行動。
  有網民稱,治霾雖然是“持久戰”,無法一蹴而就,但一旦患上“健忘症”,一曝十寒,則可能會貽誤最佳的治理時機。因此,盡快打消僥倖心理,延續“非常時期”生態考核的壓力,只有時刻把霧霾當作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心頭,才能將治霾進行到底,打贏這場“呼吸保衛戰”。
  網民“王悅威”説,一次又一次的霧霾事實上在不斷地提醒着政府和民眾,要以大局為重,勿為眼前利益而失長遠利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一場深入靈魂的自我革命,要把中央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既好且快地落到實處,不能只是“暫時停産”和臨時治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京津冀治霾短時難奏效 2014-02-24
鐵腕治霾 態度更為堅決 2014-02-16
“治霾”提速折射執政理念轉變 2014-02-16
越位與缺位:環保監管的灰色地帶 2013-07-17
[網民關注]賀江污染:環保監管不能總是“馬後炮” 2013-07-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