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27日説,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出現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將發生重要變化等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徵,要密切關注房地産市場走向和分化趨勢,防範市場風險,注重房地産市場調控的差異性和針對性。
李偉在2014年全國政策諮詢工作會議上説,我國房地産行業不可能也沒必要再保持近些年高速增長,主要原因是房地産行業發展環境和內在動力發生變化:我國經濟已由快速增長期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增長階段的轉換對房地産市場必將産生較大影響。
同時,經過十幾年高速增長之後,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將發生重要變化。房地産市場已出現的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徵需要密切關注。他説。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推算,2012年底,全國住房存量達到相當規模,城鎮家庭戶均住宅套數已達1.03套,城鎮戶籍家庭住房自有率為85.39%;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平方米。隨着城鎮化的發展,房地産需求仍會增加,但增速會放緩。
李偉認為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住房信貸利率的提高將會影響到居民家庭的購房能力,再加上有關涉及房地産業稅制的不斷完善等措施,必然會加快不同群體住房需求的變化。房地産增速回落趨勢和市場變化在相當程度上會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在談到房地産市場分化趨勢時,他説,近兩年來,我國房地産市場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但一些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去庫存化周期明顯拉長,庫存壓力不斷加大。二、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一線城市,今年1月份首次出現70個大中城市中6個城市房價月環比下降。
他認為在市場分化的情況下,房地産調控應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和增強相關政策措施的區別性、針對性。2013年,部分一線城市分別推出了針對當地市場主要矛盾的調控措施(京七條、深八條、滬七條、穗六條等),使得調控的地區差異性和針對性增強。未來全國一刀切的調控政策將會減少,各地應着重研究體現針對性強的地方差異性調控措施,保持房地産市場的平穩運行。
在談到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時,他説,去年,中央政府提出在這一屆任期內增加1000萬套棚改項目。到十二五期末,全國將形成超過5000多萬套實物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公租房、政策房、棚改房、共有産權的自住型商品房等住房保障和政策支持方式仍處於探索階段。
他建議密切關注房地産市場走向,防範房地産市場風險。近期,國內房地産市場已出現明顯變化,鄂爾多斯、溫州等地的問題也已不是個別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