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看不到任何陽光,整個城市的大樓籠罩在黃色的霧霾中,空氣中瀰漫着粉塵……自20日開始,霧霾再次襲城,空氣持續重污染,首都北京就像一幅泛黃的老照片。 繼20日北京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後,21日中午,預警級別上調至“橙色預警”,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針對霧霾今年啟動的首次“橙色”預警,表明霧霾污染已經超過嚴重污染警戒線。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後,環保部已與31各省市簽訂大氣治理責任狀,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在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對2014年大氣污染重拳治理工作進行了部署和説明。現實似乎給“如火如荼”進行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澆了一盆“冷水”。 “22日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33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0個城市為嚴重污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最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6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環保部負責人這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其中北京、邢&、張家口、石家莊、邯鄲、廊坊、保定、陽泉、唐山9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空氣污染情況仍然在持續惡化,以北京市為例,PM2.5小時平均濃度已經達到253微克/立方米,超過重度污染紅線。 “霧霾頻發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污染物總量已經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其次,2月份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擴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認為,目前的嚴重霧霾情況的出現恰恰説明,儘管我們對霧霾啟動了多個應急預案,也做了一系列部署和努力,但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能源結構、産業結構以及機動車數量龐大帶來尾氣污染嚴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利益阻礙沒有真正破除,也是我們目前霧霾治理效果緩慢的根源所在。 柴發合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國家和地方都制定了相應的方案,並且都在實施過程中,但是大氣污染目前面臨着非常嚴重的情況,目前來看,各地大氣污染治理計劃最樂觀也要3年至5年才可能奏效,空氣環境出現明顯改觀,如果達到健康的空氣質量要求,時間還會更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