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論員:餘額寶是“吸血鬼” 應該取締
2014-02-22   作者:  來源:證券時報網
分享到:
【字號

  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呼籲取締餘額寶。今日,鈕文新發布博文稱,“我不是危言從聽,更非號召誰退出餘額寶,而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重要的經濟事實:餘額寶哪只是衝擊銀行?它所衝擊的是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衝擊的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

  鈕文新博文內容如下:

  餘額寶的出現確實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是,當老百姓沾沾自喜於手機賬戶中又多了幾塊錢利潤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過,自己所在的企業融資成本正在面臨大幅上漲的風險。這事跟你沒關係嗎?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機會已經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機會恐怕也會更加風雨飄搖。
  我不是危言從聽,更非號召誰退出餘額寶,而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重要的經濟事實:餘額寶哪只是衝擊銀行?它所衝擊的是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衝擊的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因為,當餘額寶和其前端的貨幣基金將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裏,而將4%到6%的收益分給成千上萬的餘額寶客戶的時候,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也就是最終的貸款客戶將成為這一成本的最終買單人。
  所以我們強調,餘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蟲”。它們並未創造價值,而是通過拉高全社會的經濟成本並從中漁利。它們通過向公眾輸送一點點蠅頭小利,為自己贏得了鉅額利潤,同時讓全社會為之買單。具體來説,我們假定餘額寶4000億元規模平均收益6%,利潤240億元,餘額寶和貨幣基金大約要吞掉80億元(4000億元的2%),其它餘額寶客戶分享160億元。
  我們都指責商業銀行暴利,但銀行畢竟是通過經營貸款風險之後才獲得的風險收益;但餘額寶吶?它們睡着覺就可以從240億元的收益中分走80億元,而且風險比打劫還小,這難道不是暴利?我看更像是“暴力”。
  我當然反對銀行暴利,但消除銀行暴利必須是還利給中國實業企業,而不是分配給“金融寄生蟲”。日本同樣是高儲蓄國家,誰聽説日本允許餘額寶的出現。我想,對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對於任何一個還有些智商的金融監管者而言,都應當旗幟鮮明地抑制餘額寶。因為它嚴重干擾了利率市場,嚴重干擾銀行流動性,嚴重拉高實業企業融資成本,從而加劇金融和實業之間的惡性循環,嚴重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
  現在,銀行被迫加入“發寶”行列,但它們一定心存忌憚。因為,它們不像餘額寶,餘額寶只是寄生蟲,而不是錢的經營者,所以它們喝起血來可以無所顧忌;但銀行行嗎?銀行是錢的最終經營者,存款成本上升1個BP就意味上億元的利潤損失。所以,它們玩得起嗎?很多人痛恨銀行,恨不得它們全都死去,但我告訴你:銀行死了,餘額寶也必死無疑;銀行風險增加,餘額寶同樣風險巨大;更重要的是,銀行死了,中國經濟將崩潰。
  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基本屬於腦殘,居然對餘額寶這樣的典型“金融寄生蟲”無動於衷,把餘額寶納入監管到底是要保護它,還是真要監管它?它們美其名曰:怕干擾金融創新。我請問:中國金融創新有沒有標準?應當鼓勵怎樣的創新?抑制和取締怎樣的創新?我認為,在央行大腦中根本就沒有標準。那好,我告訴你,一切可以提高實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的金融創新,才是我們應當鼓勵的,才是符合中央關於“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原則的。除此之外,一切金融自我循環,並暴力吞噬社會財富的暴利行為都應當被列入取締清單。
  請問:按此原則,餘額寶是不是該被取締?我認為,這樣的金融行為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而言,都該是不被容忍的“邪惡金融”行為。那為什麼中國在容忍?為什麼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出現餘額寶?
  毫無疑問,我的主張就是取締餘額寶,還中國以正常的金融秩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股民餘額寶”霸氣成長一個多月規模增長200% 2014-02-21
餘額寶們高收益率底氣何來 2014-02-20
餘額寶:別讓風險控制與監管脫節 2014-02-19
[網民關注]網民呼喚更多“餘額寶”式理財産品 2014-02-19
餘額寶規模飆升至4000億 從2500億到4000億隻用了30天 2014-02-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