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産量要穩定在5.5億噸以上。有報道稱,中國將糧食産量目標設定在低於國內消費量的水平,意味着糧食自給自足政策內涵改變,未來中國糧食進口將增加。對此,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輝19日&&,我國長期堅持的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糧食方針沒有改變,隨着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增強,國內糧食供需格局將保持基本穩定。
5.5億噸是底線
這份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糧食産量要穩定在5.5億噸以上。張輝解釋説,這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
——這裡的糧食主要是指穀物。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與此相銜接,綱要提出的糧食産量目標主要指的是穀物産量要達到5.5億噸以上。
——這個目標是底線目標。2013年全國糧食總産達6.02億噸,其中三大穀物生産量為5.43億噸,綱要提到的5.5億噸以上的目標只是底線目標,沒有設定上限,本身就考慮了今後生産和消費雙增長的空間,與現有的生産量和消費量也不矛盾。
——這個目標與國家已發布的規劃相銜接。2008年、2009年國家先後發布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分別提出了2020年的糧食生産目標為5.4億噸、5.5億噸。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糧食安全就有保障
張輝説,綱要提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並不意味着中國長期堅持的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糧食方針發生了改變。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一戰略繼承了原來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方針。
他&&,國際市場的穀物貿易量僅為中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可供中國進口的糧食資源十分有限,因此,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立足點,基本含義就是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張輝説,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次序,就是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按照我國糧食統計口徑,目前穀物産量佔國內糧食産量的90%以上。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綱要》提到的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絕不意味着中國要放鬆國內糧食生産,也不意味着政府要減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穀物凈進口量僅佔國內生産量2.5%
據張輝介紹,2013年我國穀物進口接近1500萬噸,大豆進口突破6000萬噸,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內需要。人們對糧食的優質品種多樣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一些高端優質大米、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供給不足,需要適量進口進行調劑;玉米作為重要的飼料作物、工業原料也需要一定的進口。二是國際糧價相對便宜。在國際糧價低時適量進口,既符合市場規律,也順應農産品貿易國際化的趨勢。
張輝説,儘管近幾年進口在增加,但穀物凈進口量佔國內生産量的比重不大,約2.5%,安全可控。我國小麥、稻穀供求基本平衡,緊平衡的是玉米,近幾年國家加大對玉米生産的政策扶持,面積和産量都在增加,供需缺口沒有出現大的變化。2013年國內玉米豐收,增産超過200萬噸,同期進口量326.6萬噸,比上年下降了近四成。
他還&&,隨着國家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持續提高,預期在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未來國內糧食供需格局是基本穩定的,穀物進口一般不會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