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1月CPI環比上漲1.0%,同比上漲2.5%;PPI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1.6%。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CPI同比2.5%的漲幅中有1.5%是翹尾因素,也就是説,只有1%的新漲價因素,相對來説漲幅比較溫和。“較為溫和的漲幅為下一階段國家&&寬鬆彈性的貨幣政策創造了空間”,林採宜如是&&。
同時,林採宜指出PPI同比1.6%的跌幅中也有1.5%來自翹尾因素,只有0.1%是新的降價因素,這説明PPI已經開始止跌回穩。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月CPI高於預測,主要是食品環比2.4%高於預測的2.0%,但與往年春節月份比並不高。魯政委指出,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從同比看,食品漲幅大的是鮮果和液態乳製品,往年逢年必漲的豬肉和雞蛋價格是下跌的,暗示今年消費乏力。2月仍會因蔬菜而略高,但此後將明顯下行。
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博士在微博上&&,CPI數據並未超出市場預期,而PPI長達兩年在負數區間運行,才是真正讓人擔憂的事情。現在應該警惕的不是通脹,而是發生在實體經濟中的通縮問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王建鉚分析認為,該數據表明CPI和PPI均延續了去年的情況,CPI溫和走高,PPI溫和下降。“最值得注意的還是PPI的走低,這説明經濟在持續走弱,産能過剩的歷史遺留問題未能解決,去年多個産業的産能都在下降。”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微博中&&,CPI符合預期,通脹溫和受控對股市影響正面。加上節後資金價格下降、規範理財産品、機構新一輪投資布局開啟、IPO空窗期、兩會政策利好憧憬、藍籌股估值見底、即將進入業績公布期等因素的作用下,股票市場面臨黃金操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