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在年初密集召開的各地方“兩會”上,養老改革都是熱門話題。這背後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中國面臨“未富先老”以及養老金的替代率不斷下降的局面。
“1997年,養老金替代率可以達到80%,而2005年至今,實際的養老金替代率就已經接近40%。”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課題組成員、經濟學院副教授何暉説。
延遲退休、放開生育限制、養老金並軌這些眾説紛紜的改革方案到底可以達到什麼效果?何暉所在的課題組建立了一個大規模世代交替一般均衡模型,模擬出人口快速老齡化背景下的中國養老保險改革的宏觀影響,嘗試繪製了一幅“養老改革效果圖”。
課題組的研究認為,延遲退休可以顯著降低政府的財政負擔,但對社會福利的促進有限。課題組通過模擬計算發現,如果在現有退休年齡基礎上延長退休年齡3年,與現行政策相比,整體社會福利的增長僅有0.94%,而延遲退休5年這一數字也僅為1.28%。
許多對延遲退休的反對聲音來自延遲退休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課題組研究發現,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後,即使社會失業率從目前的4%提高的7%,社會福利仍然是改善的。
“並且根據我們測算,如果延遲退休5年,長期來看只會使失業率上升0.4%,對就業市場基本沒有影響。”何暉&&,“當然這是在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基礎上。”
各地即將落地實施的“單獨二孩”政策也在這項研究中得到了認可,被認為是一項“既可以提高社會福利,又能顯著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的措施。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放開二胎政策,即生育率在目前基礎上擴大一倍,可以使得養老保險稅率降低28.46%,同時可以提高社會福利5.45%。
對於養老金最大的爭議來自目前實行的“雙軌制”,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與公務員、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存在着較大差距,如何穩步推進並軌是一大難題。
課題組的研究認為,實施“收益並軌”將是最容易推行的方案。何暉解釋説,這一方案是公務員仍不繳納養老金,但退休後養老金計發辦法與企業職工完全相同。這樣公務員退休後福利會降低11.32%,而企業職工福利上升1.62%,社會總福利也會提高0.49%。
而除了收益並軌,課題組還測算了稅收並軌(公務員享受目前養老金替代率,但退休前需要交納養老金)和完全並軌(公務員按照企業職工繳納和計發養老金)兩種方案,在這兩種方案下,儘管社會總福利上升幅度都會高於收益並軌,但公務員的福利損失將達到13.05%和23.42%。
“在三種改革方案中,公務員的福利水平較改革前均有所降低,但改革後無論採取哪種形式的並軌,公務員的福利水平都仍要高於企業職工的福利水平。”何暉説,“另外我們還發現,無論採取哪種並軌方式,公務員和企業職工的福利差距都在縮小,並軌可以顯著提高社會的公平程度。”
因此,課題組建議,考慮到一次性並軌對公務員會産生巨大的福利衝擊,可以採取“分佈式”並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