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今年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
2014-02-07   作者: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馬年新春剛至,國家發改委早已經為“三農”備下“紅包”。
    日前,國家發改委在部署2014年農村經濟重點工作時&&,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發揮市場在農産品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2014年選擇部分品種和地區先行開展試點。
    國家發改委同時&&,繼續實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完善生豬調控預案和大宗農産品儲備吞吐調節機制。繼續支持骨幹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發展農産品冷鏈物流,加快主産區糧食倉儲設施建設。
    此外,今年將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在穩定完善強化現有政策基礎上,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積極拓寬“三農”投入渠道。要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完善農業補貼辦法,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産區傾斜,促進補貼資金髮揮更大效益。
    業內專家&&,一直以來,政府都通過提高稻穀、小麥等農産品的最低收購價,來增強農民種糧積極性。這些政策的實施讓糧食生産實現了“十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而對於玉米、油菜籽等農産品的臨時收儲政策,能夠在下游需求不旺的情況下穩定這些産品價格,預防“價賤傷農”。
    更重要的是,能進一步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但如果一味依靠收儲與補貼來保護農業、農民,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應該讓市場的回歸市場,這樣才能讓農業、農産品市場健康發展。建立目標價格的補貼機制,重新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2014年的試點值得期待。
    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6.02億噸,比上年增加1235.6萬噸,增長2.1%,再創歷史新高,連續3年保持5.5億噸以上。同時,農民收入增幅連續第4年高於城鎮居民。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實際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8%,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7.4%,財産性收入增長17.7%,轉移性收入增長14.2%。全年農民工總量26894萬人,比上年增加633萬人,增長2.4%。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609元,比上年增長13.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一些農産品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市場機制是國際通行規則,有形之手要與無形之手相結合,才能取得最佳的調控效果。
    業內人士&&,收儲的初衷是為了保護農民,對産業鏈下游的農産品加工企業考慮卻不夠。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從2005年的0.75元/斤升至2013年的1.5元/斤,稻穀價格只漲不跌,下游加工企業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的情況。如果不發揮市場作用,不考慮下游企業的訴求,最終效果會與初衷大相徑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發改委: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 2014-02-07
農産品期貨節後行情仍不樂觀 2014-01-24
陳錫文:今年將實行農産品目標價格試點 2014-01-23
吉林:優質農産品加速“觸電” 2014-01-21
農業部推農産品安監八項措施 2014-01-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