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淡馬錫路徑初現 國資委將建三類國資管理平台
2014-01-27   作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國資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國版淡馬錫”的總體思路是在央企層面建立三類國資管理平台:産業投資公司、國資投資控股公司、國資運營公司,數量在幾家至十幾家之間,分別側重産業發展、資本投資、股權運作,前兩類即國資投資公司,第三類即國資運營公司。

  馬年將至,國資改革將與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結下不解之緣,“分層”問題已取代“分類”問題成為國資改革的新焦點。“組建或改組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被國務院國資委列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重點課題之一,也被多個地方“兩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知情人士&&,國務院國資委將建産業投資公司、國資投資控股公司、國資運營公司三類國資管理平台,今年將選取一至兩家央企啟動投資控股公司試點;多個地方也提出將設立1-2家國資運營公司和若干投資公司。“中國版淡馬錫”版圖逐漸顯現。

  設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基本思路是“少新設,多改造”,重點推進方向是基於現有資産的資本化運作,改造包括直接改組、合併重組等多種方式。央企層面,華潤、國開投、保利等有望入圍控股投資公司試點,國資運營公司短期內不會設立新試點,未來主要靠新建,其股權將主要來自40家整體上市的央企。

  從現在到2020年的七年間,國資委將逐漸向淡馬錫模式的方向努力,一至兩年內重在設置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三至四年將有序推開,逐步打破以管企業為主的監管模式所形成的體制慣性。國資委將向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及二級公司逐步移交權力,核心在於把經營權交給二級公司,把對二級公司的考核權和分配權交給投資運營公司。日後國資委將只用關心收穫了多少“糧食蔬菜”,不用再親自“喂馬劈柴”。

    馬年結緣淡馬錫

    不會邯鄲學步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組建或改組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知情人士稱,這被國務院國資委列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30余項重點課題之一。

    按國資委人士的解釋,投資公司以投資、融資、建設項目為主,以産業資本投資為主,着力培育産業競爭力;運營公司通過劃撥現有國企股權形成,不經營實業,主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開展股權運營,調整國資布局,改善國資收益。因投資運營公司的形態與新加坡國有資産的專職打理者淡馬錫公司頗為相像,業界稱之為“中國版淡馬錫”。

    不過中國特色的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將不同於淡馬錫。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兩國國資體量懸殊,不能“邯鄲學步”。國資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國版淡馬錫”的總體思路是在央企層面或建立三類國資管理平台:産業投資公司、國資投資控股公司、國資運營公司,數量在幾家至十幾家之間,分別側重産業發展、資本投資、股權運作。前兩類即國資投資公司,第三類即國資運營公司。

    知情人士&&,國資委內部對於投資運營公司的設想基本達成共識,將按照與産業的關聯度設立,從第一類到第三類“産業色彩漸淡”:第一類有一個清晰主業,通常為自然壟斷性、保障性産業,如中國石油;第二類涵蓋多個主業,強調投資效益最大化,如涉足消費品、電力、地産、水泥、燃氣、醫藥、金融七大板塊的華潤;第三類無主業,重在資本運作,如國新資産管理公司。

    “過去央企按行業劃分的模式造成國資條塊分割,很大程度上是壓制新技術的創造與應用的,”上海天強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指出,應按照産業鏈設立投資運營公司,讓市場決定哪個板塊的資産劃到哪個投資運營公司中。“以中糧為例,原來的食品企業解決的只是生産問題,而現在中糧的産業鏈已經很長,上至農業生産,下至産品配送,甚至變身電商。投資運營公司旗下的資産應按此道形成。”

    少設新店多改造

    換湯也要換藥

    設立央企層面的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戲,遠景目標是將除中儲糧、中儲棉等政策性國企以外的國有資産都放到國資管理平台上。這&戲在2014年將進行預演。此前國資委人士透露,今年將選取一至兩家央企啟動投資控股公司試點。

    央企對於成為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興趣十足。知情人士&&,尤其是競爭類央企,對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躍躍欲試。

    兼任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醫藥集團兩家央企“掌門”的宋志平認為,設立國資投資公司的路徑並不複雜,包括中國建材、中國醫藥在內,113戶央企裏有一半左右是産業控股集團,現在把這些公司的定位進一步明確,轉化成資本運營公司或産業投資公司就可以了,對子公司管理股權。

    設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基本思路確實是“少新設,多改造”。據了解,國資委正在研究符合何種條件的央企才能改組為投資控股公司,在行業、管理、規模等方面設定條件,華潤、國開投、保利、招商局、中化集團等有望入圍試點。改造的方式有多種,可能將一家央企直接改組,可能將若干板塊的業務重組為一家,也可能將三四家央企改組為一家。

    以改造為主的思路可防止機構設置疊床架屋。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拋開現有央企集團公司新設一批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做法易造成委託代理鏈條的無意義擴展及國資監管成本的無謂增加,極有可能出現其與現有集團公司爭地盤、與國資委撞車的混亂格局。

    同時,國資委也在琢磨避免改革“換湯不換藥”。國資委人士稱,一方面國資委將賦予試點企業更大的權力,可能有投資權、考核權、幹部任命權,另一方面試點企業需盡快健全內控,在薪酬分配、人事選聘等方面建立市場化機制,實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能增能減。

    業內人士&&,作為央企中唯一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國開投具有做試點的先天優勢。該公司涉足多個領域,主營業務競爭力較強,並從財務投資角度圍繞利潤最大化不斷開展投資業務。在三中全會後該公司已啟動股權多元化的努力,為全資子公司國投信託引入戰略投資者悅達集團與泰康人壽,後兩者合計持股45%。

    華潤也是國資投資公司試點備選中的佼佼者。華潤在零售、啤酒、地産、燃氣、醫藥等競爭性領域已建立行業領先地位,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在內地間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業績在央企中綜合排名第六。

    不過與真正的國資投資公司相比,國開投等央企仍有一定距離。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距離未必是企業自身造成,需要體制安排更加“給力”,使企業能夠理順投資退出機制、更加注重投資效益、産業形態更有特點。

    對於國資運營公司,知情人士&&,目前央企中有一家國資運營公司即國新,但是規模較小,距理想中的國資運營公司還有差距。未來的國資運營公司主要靠新建,短期內不會設立試點。

    對於國資運營公司手中的資本,國資委人士&&,目前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40家央企基本做到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撤銷集團公司即剩上市公司。未來可能採取去除母公司殼的方法,把國有股權拆開,一部分置於國資運營公司在資本市場運作,“這才叫管資本”。

    心急難喝熱湯

    “管資本”分步走

    對於中國版淡馬錫何時能完全建成,接近國資委人士&&:“三中全會給出的時間表截止期限是到2020年,在未來七年的有效期中,國資委會逐漸向淡馬錫的方向去做。1-2年內是設置試點的階段,3-4年內試點能推開的話,進程已經算是很快。”

    “管資本”是三中全會為下一階段國資改革設立的“最高境界”。業內人士&&,為達到這一目標,國資改革的第一步是分類,第二步是根據分類結果建立相應的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國資委通過這些公司管理競爭類行業的國有資産。對前者業已達成基本共識,對後者具體的機制設計仍不明朗。

    “畢竟多年來國資管理體制都強調兩個層次,一頭是國資委,一頭是佔有公共資産的實體企業。改革方案長時間拿不出來是因為‘分層’問題還在思想解放中,以管企業為主的監管模式所形成的體制慣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現在‘分層’取代‘分類’成為國資改革的新焦點,”知情人士透露。

    改革不僅是思想調整的過程,更是利益調整的過程。國資委內部人士&&,對於國資投資公司的試點,國資委作為出資人,會依照三中全會的要求,可能把投資權、考核權等一部分權力授予試點央企,讓試點央企真正能以市場化的手段管理企業。

    上述知情人士&&,因牽扯各方權力的重新分配,權力下放的程度與進度都需要磨合。未來一段時間將是過渡期,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與其子公司不會完全脫鉤,國資委對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及二級公司會慢慢移交權力。最核心的是把經營權交給二級公司,把對二級公司的考核權和分配權交給投資運營公司,重在考核資本收益,並制定相應獎懲措施。

    改革不易,仍要堅持。業內人士指出,現有的央企集團採取母子公司的管控模式,要管企業;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則不管企業、只管資本運作,可減少對實體企業的經營干預,實現國企微觀經營市場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也就是説,國資委以後只用關心收穫了多少“糧食蔬菜”,而不用親自“喂馬劈柴”。

    讓政企、政資真正分開並不是國資投資運營公司唯一的作用。祝波善指出,現在的央企集團公司擴大地盤容易,卻客觀上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投資運營公司的運作方式有順暢的進退機制,可根據需要迅速退出某一領域。另外,目前對央企母公司的效益考核機制需要控股下屬公司才能實現“財務並表(將子公司收入計入母公司收入)”,導致央企母公司對下屬公司最容易的管控方式是盡量加強國有控股,做大規模,排斥股權多元化。而國資投資運營公司是産權的經營主體,可參股可控股,“並表”並不重要,消弭了國資與民資在同一體制內的對立,有利於發展混合所有制,實現不同經濟成分的相融共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厘清“管資本”邊界 匯金探索金融國資管理 2013-12-20
國資委或建立三類國資管理平台 2013-12-11
改革國資管理體制與國企治理結構 2012-03-12
財政部加強中央級事業單位國資管理 2010-08-12
財政部&&辦法規範中央事業單位國資管理 2008-03-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