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迅速擴張之下資本金水平的持續弱化和監管層對償付能力監管思路的轉變正倒逼險企加速補充資本金。近日,安誠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引入韓國東部火災海上保險公司,增資額達1.76億美元。而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險企共增資近600億。 經保監會審核,安誠財險註冊資本已變更為40.76億元人民幣。公開信息顯示,安誠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成立,總部位於重慶,是西南地區首家中資財産保險公司,股東主要為國有大型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國有控股,並設有全國性獨資子公司安誠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安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而本月之內,保監會已經批復了6家保險公司增加註冊資本的行政許可,包括人保健康、國華人壽、前海人壽、天安人壽、大都會人壽和和諧健康保險,累計增加註冊資本達29.94億元。 出於業務擴張和搶佔市場的需求,險企增資熱潮持續發酵,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近日舉行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公布,去年全年險企共增資592.6億元,發行次級債等259.5億元。 迅速擴張之下資本金水平的持續弱化和監管層對償付能力監管思路的轉變被認為是險企熱衷於補充資本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壽險公司、財險公司及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增資緣由有所分化。業內人士分析,財險公司增資可能出於承保國家級大量項目,而專業健康險公司則在於備戰大病醫保等政策性保險項目。 上月增資8億元的國華人壽曾&&,此次增資是為了滿足償付能力標準。“保險公司追求市場規模導致了其對資本渴求不止,只有增資,才能達到償付能力標準。”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教授庹國柱&&,追求市場份額仍然是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事實上,國華人壽償付能力下降之快,主要來自於網銷渠道保費的爆發性增長。2013年國華電商銷售業績突破10億大關,國華電商的客戶數突破10萬人,曾經創下“團購三天過億”和“單品三天過億”奇蹟,其電子商務銷售佔比突破10%。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在“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監管改革思路下,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後端”的償付能力的監管更加嚴格,這也將促使險企紛紛增資以紓困償付能力。 根據保監會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的規定,償付能力不足類公司(即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就要接受“限制增設分支機構、限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開展新業務”等監管措施,對償付能力充足類公司(100%至150%之間)和充足類公司(150%以上)存在重大償付能力風險的,中國保監會可以要求其進行整改或者採取必要的監管措施。 2013年11月,保監會曾連續對4家壽險公司發出監管函,基於其償付能力不足暫停其增設分支機構,其中就有國華人壽,此外還包括信泰人壽、合眾人壽、國泰人壽。上述4家公司截至2013年三季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5.51%、108.79%、123.76%、114.45%,均沒有達到高於150%的充足類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