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將“堅定不移化解産能過剩”明確列為2014年六大任務之一。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聯席會議將討論和細化市場化化解産能過剩的政策體系,對未取得合法手續的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建設項目,將一律不得放貸、發債、上市融資。
不少博友指出,僅僅依靠行政審批很難有效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必須堅持“市場調節機制為主,政府干預為輔”的原則,引導産業升級,去除過剩産能。
産能過剩愈演愈烈
據報道,目前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産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3%、75%、71.9%、73.1%和75%,明顯低於國際通常水平。
有博友指出,近年來,國家雖然&&了一系列解決産能過剩的政策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産能過剩反而愈演愈烈。目前,亟須採取新的舉措,遏制産能過剩。
博友“余豐慧”&&,在産能過剩行業中鋼鐵行業是“重災區”。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鋼鐵産能為9.7億噸,實際需求在7億噸左右,産能過剩率38.5%。如此嚴重的産能過剩十分罕見。
“余豐慧”提醒,現在看來,鋼鐵行業産能過剩導致銀行業出現不良貸款是很難回避的。關鍵在於,如何不讓這種金融風險被放大。防止由此引發銀行不良貸款飆升,最終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
反市場手段註定失敗
“為什麼過剩的産能還有人投資建設?”博友“任志強”的提問頗有代表性。博友“董藩”對此的回答是,“因為,不是純粹市場。”
博友“王巍w”&&,GDP主導的政績觀和地方納稅被綁架補貼而形成的投資激勵,是造成産能過剩愈演愈烈的原因。
博友“光遠看經濟”認為,以軍令狀的方式治理産能過剩,反市場,反規律,註定是“秀”,註定是要失敗的。
博友“王福重”&&,如果生産什麼由企業決定,就不會出現嚴重的産能過剩了。
必須依靠市場調節
不少博友認為,僅僅依靠行政審批不能有效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充分的市場競爭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博友“陳培雄”&&,官員能夠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前提是官員比企業家更懂市場,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官員比企業家更懂市場,企業家也不一定會聽。所以,既然是市場經濟,就必須依靠市場去調節産能過剩,唯有通過市場懲戒才能真正壓制産能過剩。
博友“錢志新”則建議,現在抑制産能過剩的出路在於並購,運用少量增量資本可以整合大量存量資本,在中國並購剛剛開始,開拓並購市場前景廣闊。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