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四大新看點
2014-01-19   作者:董峻 王立彬 劉羊旸 於文靜 林暉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新華社19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這份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三農”專家學者,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從農田到餐桌,農産品數量和質量都要保安全

    文件確定,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産品。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説,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20字方針,這次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現了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國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大創新。新戰略鼓勵集中力量保重點、保口糧,適度進口則是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的環境下,更好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我們做出的重大調整。同時,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立場沒有變,要提高國內産能,通過科技支撐,使口糧得到更好保證。

    文件提出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對此&&,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不同在於,從注重數量轉為數量質量並重,以可持續的方式確保數量、質量雙安全。這是解決當前人們對農産品信任危機的根本手段。

    在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看來,文件一大亮點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以前農産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更多的是追究個人和經營主體的責任,這次明確地方政府屬地責任,並列入考核評價,有利於把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把監管的網撒下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此,國家將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繼續執行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建立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態修復治理區和蓄滯洪區生態補償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説,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已到了承載極限。土地重金屬污染、地下水的過度開採、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問題,急需得到切實有效改善。耕地、林地、水等農業資源到了該休養生息的階段,必須實現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農業資源要得到休養生息,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不降低。我們這一代人要承擔農業資源與糧食生産能力代際傳承的歷史責任,留一點良田給子孫後代。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説,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路徑方面要着重以科技創新提高水、農藥、化肥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在發展目標上既要考慮可持續發展,還要考慮穩定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調可持續發展不能侵害農民利益。在發展步驟上要堅持穩中求進,科學規劃。如先保護污染嚴重的地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然後推廣開來,有序推進。

    “既要謀劃地上的生産量,還要關注地下的生産力,要藏力於地、心有底氣,培肥地力,把農業的生産力藏在地下。”朱立志説,“應適當分區休養生息。如糧食主産區糧食減緩增産幅度,非主産區增加一點。另外,水生植物澱粉和山林植物澱粉的生産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山水林都能夠産生糧食油料,要有‘立體糧食’的思路。”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不讓鄉村成故園

    文件提出,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對此,文件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工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一些農村“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生態環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未來我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葉興慶説,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並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産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

  承包地“三權分離”,相關法律待修訂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新亮點。文件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黨國英説,一號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問題歸根到底都涉及農村土地。如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涉及農業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補貼精準性問題,必須從農村承包地確地確權確股着手。

    “農業補貼要提高精準性,使補貼真正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要容易認定、方便操作,就必須加快農村承包地産權明晰。”黨國英説,“這樣才能真正從農民中培育專業大戶,使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業支持政策惠及種地農民。”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産權法治建設層面,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産力的大釋放。依法推動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分離,是生産力、生産關係調整之必需,也是保障農民權益當務之急。

    孫英輝説,文件多次提出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當務之急,包括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承包經營權分離、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産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堅持頂層設計、長遠立法與試點結合,可以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並用之於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連續11年聚焦“三農” 2014-01-19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 2014-01-19
農村工作會議或聚焦糧食安全 一號文件連11年鎖定三農 2013-12-23
多部委發文預熱 上市公司布局忙 “一號文” 概念再起 2013-12-10
中央一號文件或聚焦生態農業 可能轉變糧食自給觀 2013-12-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