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藏藥炮製之難折射藏藥發展困境
2014-01-17   作者:吳光於 林南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濃濃的植物清香瀰漫在空氣中,碧綠的松石、耀眼的紅寶石、雪白的海螺在展&上被一一鋪開。這不是一場藝術品展覽,而是青海省藏醫院為有着“珍寶藏藥之首”美譽的藏藥“仁青常覺”進行的藥材鑒別活動。
  一千多年前誕生於雪域高原的“仁青常覺”已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它由160多種藥材配置而成,是藏藥成方中配伍藥材最多的品種。在配製過程中運用的“佐太”加工工藝需要30個人不間斷地加工兩個月完成。
  “多年臨床實踐證明,‘仁青常覺’對消化及肝膽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複雜的炮製工藝代表了藏藥製劑的最高境界。這次我們配製工藝和選用的藥材都是嚴格按照藏醫藥經典中的論述進行的,”青海省藏醫院副院長昂青才旦説。
  據了解,今年青海省藏醫院將配製200公斤“仁青常覺”,雖然數量不大,卻耗資高達200萬元,且背後還蘊含着醫院為集全160多種藥材而前往印度、尼泊爾、雲南、西藏等地歷時1年多的工作。藥材中包括綠松石、紅寶石等珍貴礦物,配製過程還將用到2公斤黃金。
  “珍貴藏藥越來越難尋覓是目前‘仁青常覺’配製中面臨主要問題,”昂青才旦説。
  藏醫院製劑科主任多傑才讓告訴記者,配置藏藥的植物藥材絕大部分來自於高海拔野生環境,難以人工培植。醫院每年都組織專人到西寧市附近的大阪山、拉脊山等地採集藥材,“這些年在採集中發現,野生資源越來越少,”他説。
  “藏藥材生長的環境非常脆弱,一些植物需要生長十多年才能入藥,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就難覓蹤影了。”多傑才讓告訴記者,過去常見的藏藥藥材“索羅尕波”“俄本翁保”、紅蓮等藥材現在幾乎絕跡了。
  “由於藏藥藥材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苛刻,人工培育出的即使外觀上沒有區別,但成分卻不同於野生,”昂青才旦説。
  他&&,隨着藏醫藥的發展,藏藥早已走出青藏高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各族患者認同。“過去一個縣級醫院一年就配製一兩噸藏藥,現在已經開始以上百噸的規模生産”,他説,“藏藥材原料的供應已經供不應求。”
  塔爾寺藏醫院醫師旦切關卻告訴記者,塔爾寺藏醫院為了配製“仁青常覺”已經準備了3年,至今仍未蒐集全160多種藥材。
  昂青才旦還&&,對藏藥鑒別標準的缺失也是制約藏藥發展的重要因素。“藥材生長的環境、歷代的藏醫專家的學術觀點有差異,造成了鑒別標準上的差異,”他説,“雖然近年國家開展了很多研究,醫院也承擔了一些課題,初步認定了十幾個品種的鑒別,但面對上千種藏藥藥材鑒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千年藏藥:傳承與弘揚 2014-01-08
藏藥整體質量控制模式建立 2013-12-13
西藏藥業因子公司違規被西藏證監局責令整改 2013-11-06
西藏頒佈首個地方藏藥材標準 2013-06-07
甘肅天祝農牧民住院用藏藥自己不花錢 2012-08-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