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下總算可以松口氣了,手裏近千萬元的資産都在這個項目上了。”得知“新華信託 上海錄潤置業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將如期兌付,投資於該項目的李先生12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感慨道。 儘管近期媒體曝出的新華信託“兌付風波”有驚無險,但記者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有6335億元房地産信託項目將密集到期,有專家認為,或有實力不濟的中小房地産信託公司“剛性兌付”將力不從心。 新華信託10日在其官方網上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即將到期的“新華信託 上海錄潤置業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將根據合同約定如期進行清算分配。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上海錄潤置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鄒蘊玉因民間借貸等高額債務纏身而跑路,該信託項目土地也早因其他債務而被多家法院查封。 一位接近新華信託的知情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鄒蘊玉跑路一事並不屬實,公司9日還約見了她。並且,“這次兌付資金並非來自上海錄潤置業項目本身,而是其他機構,本息接近10億元”。該內部人士還透露,目前新華信託正在走相關流程,比如準備兌付人員清單、報送相關文件給監管機構等。兌付在信託計劃到期後10個工作日內進行,初步定在1月15日開始。 “新華信託上海錄潤置業項目就是一例典型的房地産信託兌付危機案例,好在該事件發生在6000多億兌付潮壓頂之前。”一位信託業內人士説。 WIND數據顯示,自2002年12月25日外貿信託發行第一款房地産信託以來,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2531款房地産信託産品。繼2013年第二季度信託業迎來首次集中兌付期後,今年一季度兌付潮再次來襲。一般來説,信託産品的平均期限在1.5年至2年之間,也就是説信託的發行量在滯後7個季度左右表現為到期量。按此推算,2014年的到期信託大約對應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的5.3萬億元發行量,較2013年增幅超5成。其中,2014年房地産信託到期量約6335億元,月度分佈上多在1季度和5月份。 目前,信託公司對産品有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但近幾年信託大發展,尤其是房地産信託,管理的資産規模已超出信託能夠剛性兌付的能力。全行業2356億元權益承載了4.9萬億的融資類信託,兜底或已力不從心。 上述信託業內人士指出,就整個行業來説,在經歷過一段“野蠻生長”後,面臨着整頓和轉型的外界壓力。“面對未來‘發新品兌舊賬’的路徑被卡的形勢下,那些實力不濟的中小房地産信託公司剛性兌付很難堅守。”該業內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