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9日對中國、比利時和美國等多家企業生産的電子防盜産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它們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説,涉案産品是聲磁電子商品防盜系統及其同類組件,主要用於零售商店防止入店行竊。這項調查涉及中國寧波訊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比利時All-Tag公司和美國企業等。
聲明説,瑞士泰科消防和安防公司及其美國關聯公司去年12月11日提出申訴,指控美國進口及在美國市場銷售的上述涉案産品侵犯了該公司專利,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337調查”,發布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
美國“337調查”源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後經過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註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製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因此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
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後,該機構必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並盡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布相關産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這意味着涉案産品將徹底喪失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針對美國頻頻發起此類調查,中國商務部多次&&,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完)
【熱點新聞】
民資“入醫”將掀醫院並購潮 社會辦醫細則&& 嚴控公立醫院規模 深圳金改:對內放開准入和利率 對外借助香港離岸市場 CPI上月漲幅如期回落至2.5% 物價壓力暫時緩解為央行注入流動性打開空間
住建部官員:農村房屋不應納入房産稅徵收範圍 經濟參考報社訴同花順侵權案一審勝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