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康32億高價套現挑戰IPO新政
2014-01-10   作者:記者 吳黎華 曾亮亮/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1月9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賽康”)——同時也是多家券商極力推薦的熱門申購股票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
  不過,這一發行公告遠遠超出了市場此前的預期——這家公司的發行價格高達72.99元/股,對應2012年攤薄後市盈率達到了67倍,遠遠超過巨潮資訊網發布的創業板醫藥製造業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55.31倍(截至2014年1月7日)。
  同時,這也是目前已經公布發行價格的8隻新股中發行價格最高、發行市盈率最高的一隻新股。不僅如此,根據發行公告,奧賽康此次發行股份數量為5546.60萬股,其中新股數量為1186.25萬股,控股股東南京奧賽康轉讓老股數量則高達4360.35萬股。這意味着,控股股東將能夠直接避開減持期限限制,直接套現高達31.83億元。

  32億元套現

  奧賽康的發行市盈率遠遠超出了部分券商的預計:國泰君安給出的合理價格區間為50-54元,齊魯證券給出的詢價區間為56.86-71.60元,安信證券給出的詢價區間為60-70元,興業證券則&&合理髮行價格區間為53.75-64.50元。
  不僅如此,高達31.83億元的老股套現也引發了市場的爭議:招股説明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奧賽康的總資産僅為11.79億元(合併報表,下同),這一數值僅為此次老股轉讓套現金額的37%。
  而按照證監會此前的口徑,此次推出老股轉讓措施,主要是為了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數量,緩解單只股票上市時可交易份額偏少的狀況,對買方報高價形成約束,進一步促進買、賣雙方充分博弈,促進新股合理定價並緩解“超募”問題。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奧賽康的32億元的套現,使得上述政策意圖付之東流。

  産能不足困擾

  公開資料顯示,奧賽康是一家從事消化類、抗腫瘤類及其他藥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的公司。目前擁有4條凍乾粉針劑生産線,2條小容量注射劑生産線,2條原料藥生産線以及2條進口包裝線,擁有消化類、抗腫瘤類等37個品種67個規格的化學藥物注射劑産品,其中包括33個凍乾粉針劑品種和4個小容量注射劑品種。奧賽康此次IPO募集資金7.94億元用於包括二期産能擴建項目等在內的5個項目。其保薦人和主承銷商則為中金公司。
  從營業收入和利潤數據來看,奧賽康招股説明書顯示,2010年-2012年,奧賽康營業收入分別為8.14億元、12.03億元、20.4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9434萬元、1.52億元、2.42億元。201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9.94億元,同比增長33.62%;凈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39.11%。奧賽康預計,2013年該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較2012年增長40%-50%。
  招股説明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奧賽康的主導産品為列入醫保目錄的奧西康,2013年上半年,其銷售額為5.5億元,毛利潤為5.2億元,分別佔比為44.18%和44.92%。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奧西康的銷量分別為1555萬隻、2140萬隻、2548萬隻和1494萬隻,平均銷售單價則分別為35元、32元、37元和37元。
  正是得益於奧西康銷量的持續增長,這家公司的業績才出現持續增長。然而,一個讓人擔心的問題是,目前奧賽康只有2條普通類凍乾粉針生産線和1條腫瘤藥生産線已經獲得新版GMP認證證書。
  而根據《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簡稱新版GMP)實施規劃,血液製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的生産必須在2013年12月31日前達到新修訂藥品GMP要求。按照國家食藥總局的意見,自2014年1月1日起,未通過新修訂藥品GMP認證檢查的血液製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生産企業或生産線一律停止生産。
  這意味着,奧賽康一半産能處於停産狀態,産能不足問題未來或將成為困擾其業績增長的一大難題。

  未來發展受制

  招股説明書顯示,奧賽康在消化類和抗腫瘤類化學製劑藥細分市場具有競爭優勢,但公司2012年進行生産的普通藥物凍幹製劑生産線和抗腫瘤藥物凍幹製劑生産線的産能利用率已經分別達到99.86%、97.60%,公司未來發展已經受到産能不足的制約。招股説明書顯示,奧賽康最大的募投項目就是花費5.6億元進行二期産能擴建項目。
  而從奧西康的銷售情況來看,招股説明書顯示,2010年-2012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奧西康的産銷率分別為95%、102%、99%和100%,均維持在100%左右。報告期內,該公司普藥生産線的産能利用率則分別為102.82%、119.40%、99.86%和118.04%,基本上處於全負荷狀態。這也意味着,一旦未來短期産能出現縮減,這家公司將無法通過調動庫存來彌補生産不足的問題。
  《經濟參考報》記者9日試圖就上述問題致電該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但始終未能接通。記者隨後又給公司發郵件,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華誼兄弟頻遭減持 引拉高套現質疑 2013-11-01
券商業績回暖 各路資本趁機套現 2013-10-31
馬雲減持華誼兄弟套現2.6億元 2013-10-30
三五互聯炮製重組鬧劇 偽利好助實控人套現 2013-10-25
創業板四週年記:股市玩蹦極 高管忙套現 2013-10-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