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剛 伍祿金 李崢 “營改增”後中央地方財政關係的挑戰機遇
2014-01-09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田志剛、伍祿金及李崢在《稅務研究》發表文章指出,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對地方財政影響較大,但同時也是理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契機。
  “營改增”對地方財政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由於稅率、抵扣項目等稅收要素的變化,會使改革後增加的增值稅額比改革前徵收的營業稅額要小,所以儘管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徵增值稅後仍歸屬試點地區,但是地方稅收從收入總規模而言也是減少的。據對廣東省“1+6”行業的45戶企業2011年的數據測算,稅負下降的有23戶,上升的有22戶,總體稅負下降,總計減少稅收收入0.94億元,佔其2011年營業稅收入的4%。2011年廣東省“1+6”行業共實現營業稅收入150億元,如果按此減收比例測算,改徵增值稅後將減收6億元。
  其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試點企業就具有開具給購買方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權利,購買方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就可以多抵扣進項稅額,從而減少應繳納的增值稅總額,在中央與地方財政75:25分成比例的約束下,地方稅收收入必然減少。譬如假如“1+6”行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部由廣東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並進行抵扣,按2011年全省“1+6”行業實現的營業稅收入測算,則相應減少廣東省增值稅收入163億元。按現行財政分配體制規定,其中25%部分入廣東省地方庫,會造成廣東省地方財政減收40.75億元。
  在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對地方財政造成較大壓力的同時,也蘊藏着深層次改革的契機:
  其一,可以借此推動中央與地方稅制的完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本身就是基於效率與公平的改革,通過“擴圍”可以消除重復徵稅等不良因素帶給市場人的不公平待遇。我國應遵循上述的效率與公平理念,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為起點,構建科學、稅的稅收體系。
  其二,可以借此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我國應借增值稅與營業稅徵稅範圍變換之機,重新審視現在分稅制存在的矛盾,挖掘財政制度變遷的機會點,根本性地處理好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營改增擴圍年:營業稅加速謝幕 2013-12-26
營改增: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 2013-12-06
三大隱憂制約“營改增”紅利最大化 2013-12-03
營改增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2013-10-25
“營改增”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增值稅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2013-10-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