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體企業松綁開路要進行到底
部分企業家心態錄(下)
2014-01-07   作者:記者 陳鋼 丁文傑 康淼 楊毅沉 浦超 何欣榮 王存福/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面對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減輕負擔、改善融資、減少審批的政策,為企業發展“松綁開路”。
  部分實體企業負責人反映,稅收負擔過高、融資環境較差、知識産權保護不力、産業政策多變、人才培育脫節等難題,仍是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困擾,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力度為企業發展改善環境。
  2012年,廣州市開始拿出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進行“首貸貼息”扶持,2012年只有17家企業享受政策,2013年1月至8月也僅有30多家企業申請。一家企業負責人説,全市有中小企業24萬家,能貸到款的不到2萬家。 
  一方面小微企業貸款難,另一方面大企業授信根本用不完。福建一家企業負責人説:“公司目前有20億-30億元的銀行授信未使用,銀行願意貸,企業沒這個需求,沒有貸一分錢。” 
  國內資本市場也讓企業“很傷心”。福建一位知名企業家介紹,泉州一家鞋企想在A股上市,花了很多錢,結果爭取了5年都沒上成,反而把資本金花掉一半,50多個股東産生矛盾,公司差點破産。我們的股市“嚴審批、輕監管”的方式跟境外形成很大的反差,不利於企業健康發展。 
  對知識産權保護提升水平的渴望,讓許多創新型企業、品牌企業“望眼欲穿”。在恒安國際集團,工作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集團準備到中部一個省投資設立紙巾廠,4條生産線還沒投産,當地已經出現7條假冒恒安品牌的生産線。當企業要求當地打擊假冒恒安品牌的生産作坊和企業時,縣領導無奈地説:“企業都是政府的財源,給我一些時間,我不能一下子全部打掉,要一步一步來。” 
  因為冒牌産品“防不勝防”,一些科技型企業對新産品的公開“慎之又慎”。陜西眾森公司是一家生産光伏檢測設備的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冉旭説,公司投入430萬元研發了一種光伏電池片生産環節的新設備,將使電池生産減少銀漿使用量1/3,成本降低30%左右,新産品將於明年初投産。當記者詢問新設備的名稱時,冉旭變得異常謹慎,他説:“這個不能透露。我們把新設備賣給客戶都會簽保密協議,防止被假冒。” 
  近年來,我國一些産業政策在促進新興産業發展的同時,也出現部分政策缺少延續性、個別政策“短命”的問題,部分項目“上得早死得快”,讓一些企業吃盡了苦頭。
  多年前,緊跟當地産業振興政策導向,廣東佛山一家裝備製造企業做了6個項目。結果不到一年時間,政策發生“180度變化”,4個項目被叫停。一家國有企業定了10多&設備,還給了一些訂金,最後這家國有企業設備和訂金都不要了,直接毀約,導致佛山的這家企業差點破産。
  西安藍曉科技公司董事長高月靜也有這樣的遭遇。“公司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一台10噸的燃煤鍋爐,正等待環保部門驗收的時候,西安市&&治理空氣的新政策,要求開始鍋爐煤改氣,300萬元白投了,這讓我們措手不及。新增鍋爐原來也是經過環保部門審批的,現在一個政策説改就改,還沒用就報廢了。”高月靜説。 
  廣東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秘書長吳志平説:“長期以來,我們的産業政策&&多,變化又快,容易導致企業無所適從,甚至投資浪費。” 
  亮碩光電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李華説,LED照明是政府重點扶持的行業,但這種産業扶持政策也帶來了負面效果:僅廣東一地,就有上萬家LED企業相互競爭,不少企業處在倒閉邊緣。很多人只為拿補貼或者土地資源,而並不擅長做LED。
  企業用工成本年年遞增,不少企業家都認為可以理解,但不斷出現的用工荒卻讓他們感到擔憂。福建晉江奧金針織服裝公司董事長丁明權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以前工人工資是每月2000元左右,現在漲到4000多元,公司每年基本上都按15%在漲。我們每年都要在年底前就跟工人説,明年工資要增加多少,這樣他們才會回來。” 
  “我國工人人均産出效率不高,雖然與歐美、日本人均收入差10倍,但是産出可能差不止10倍,這導致企業用工成本高。”恒安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許連捷認為,我國長期輕視實踐積累的高等教育體制,導致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工廠什麼都不懂,需要企業再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來“二次培養”,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近年來,願意投身到一線做工人的畢業生數量逐年減少,大中專畢業生多願意去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一方面畢業就失業,另一方面企業卻招不到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隱性負擔”壓彎實體經濟的腰 2014-01-07
實體經濟之“腎”被掏空 2014-01-06
李克強:金融和實體經濟相輔相成 2013-12-27
實體經濟探尋融合虛擬 高管高薪有待市場認可 2013-12-13
IPO應首先放行實體企業 2013-01-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