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片 |
近期,關於強化銀行表外資産監管等傳聞已讓市場風聲鶴唳。1月6日,銀監會隨即召開了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為2014年銀行業的監管和風控重點定調。尚福林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防控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包括防控平台貸款、房地産貸款、過剩産能貸款等重點風險,同時,緊盯流動性風險,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加強同業、理財和投資業務管理,控制資産負債期限錯配程度。
據悉,尚福林在會上披露,2013年全年,全國銀行業信貸規模有8.9萬億元,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均實現了“兩個不低於”。雖然2013年末銀行貸款不良率小幅升至1.05%,但銀行信貸資産質量基本保持穩定,撥備覆蓋率為275%。同時,2013年全年,銀行業實現了凈利潤1.38萬億元。
“實際上,今年銀行信貸投放量略高於去年,M2應該也不低,但2013年整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滯緩現象尤為突出,這就意味着,商業銀行一些在表外運作的繞信貸規模的資金使用鏈條出現了問題,可以預計,包括影子銀行、金融機構同業業務、信託等都將在2014年內強化監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而言,2013年年初銀監會要求對於融資平台實施全口徑統計。“尚福林指出,截至2013年末,商業銀行融資平台貸款有11.9萬億,但不良率僅0.13%。銀行貸款在地方債中的佔比逐年下降,已經降至57%左右,符合市場預期。”一位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這表明,近年來銀監會執行嚴格的監管政策使得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風險亦得到逐步緩釋。
不過,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卻依然存在,因此,近兩年中類似基礎設施信託、理財産品、債券以及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渠道迅速擴大。華泰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如果考慮到銀行持有的債券資産、信託受益權中也存在較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債務,那麼,銀行資産類別中關於地方債的實際風險敞口仍然較大。包括信託、城投債等,都與銀行資金有着千絲萬縷的&&。”
對於這些狀況,尚福林認為,2014年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仍需包括“緩釋平台貸款風險,堅持‘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審慎穩妥地緩釋平台貸款風險。”與此同時,“還要防範四種業務風險,對於理財業務,建立單獨的機構組織體系和業務管理體系,不購買本行貸款,不開展資金池業務,資金來源與運用一一對應;對於信託業務,要回歸信託主業,運用凈資本管理約束信貸類業務,不開展非標資金池業務,及時披露産品信息;對於小額貸款公司,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國統一的監管制度和經營管理規則,落實監管責任;對於融資性擔保公司,明確界定擔保責任餘額與凈資産比例上限,防止違規放大杠桿倍數,建立風險‘防火墻’。此外,還要緊盯流動性風險,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加強同業、理財和投資業務管理,合理控制資産負債期限錯配程度。”尚福林指出。
“除了融資平台外,房地産貸款規模攀升,其隱藏的風險集中度問題也被監管層注意到。”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稱,“尚主席在會上還指出,目前有20家銀行涉及房地産類貸款已達20.9萬億元。粗略計算,這大概佔2013年末銀行業貸款餘額的33%。”
根據央行此前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為12.11萬億元。這也就是説,房地産貸款在2013年內激增。對此,尚福林強調,“要嚴控房地産貸款風險,高度關注重點企業,繼續強化‘名單制’管理,防範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可能産生的風險傳染。”
“歷來銀行在房地産類貸款投入就比較多,歸根結底還是信貸結構調整的問題,一些房地産貸款集中度較高的銀行控制風險的意識需要更強。”上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分析稱。
此外,尚福林還指出要防化産能過剩風險,通過産能整合重組、技術改造,促進生産資源有效利用,盤活沉澱在過剩産能上的信貸資産,減少風險總量;謹防信息科技風險,建設自主、安全、可控的信息科技系統,以及盯防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嚴格實施信貸違規問責和案件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