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走高不能嫁禍房産稅 供求失衡才是主因
2014-01-04   作者:記者 宦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字號

  隨着2013年12月房價以“漲聲”收尾,去年全年的樓市主題均以“漲”字作結。數據顯示,北京、廣州、深圳三城全年的漲幅均超過20%,百城房價持續上漲。本月28日即將迎來房産稅試點滿3年的時間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房地産稅立法進程的明確加快也讓房地産稅擴圍預期成為主流。有觀點質疑,房地産稅對房價的一路走高要負起責任。專家&&,房價上漲的根源仍在於供需端的不平衡,徵收房地産稅並不是房價“高歌猛進”的主要因素。

  城市不同加劇分化

  中國指數研究院1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百城住宅均價漲至每平方米10833元,同比上漲11.51%,環比11月上漲0.7%。這是自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9個月的環比上漲。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均價每平方米高於3萬元。

  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指出,預計2013年全國新房成交面積和同比漲幅或將創下2010年上一輪調控以來的年度漲幅新高。2014年房價可能仍以漲勢為主要方向。

  與此同時,多家研究機構&&,儘管房價總體漲勢明顯,但房價上漲和環比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進一步減少,而房價下跌和環比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則有所增加,表明房價走勢更趨平穩,也顯示出目前樓市調控、價格和供需格局都根據城市的不同而有明顯分化。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稱,2014年不同城市分化或將進一步加劇。

  資源集中易漲難跌

  面對始終下不來的房價,各種聲音與看法充斥市場。有觀點認為,房價之所以高,原因之一在於房地産稅費太高。

  從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慶兩地試點房産稅開始,即便時間已經過去近3年,對於房産稅存在的合理性仍然有不少質疑。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本報記者説:“房産稅作為一種制度性的存在,跟房價升降沒有直接的&&,不會助推房價上漲。從重慶和上海的經驗看,並沒有明顯表現出上漲因素裏有房産稅助推的原因。根本上,房價的上漲還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土地供求量的減少和人口遷移的增多,使剛需居高不下,是一線城市上漲的主要原因。”

  “從目前的全國樓市看,一、二線城市主要因為集聚了過多資源,使房價易漲難跌。”張大偉&&。他認為,房産稅的徵收從制度設計上來講不僅不會造成房價上漲,反而有助抑制投機需求,通過將稅費轉移到持有環節,有助於擠出目前市場的存量閒置房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降低房價上漲的速度。

  白景明&&,儘管現在有房地産稅擴圍的預期,但是新政的&&不會對房價上漲起到太大或者説主要的影響作用。

  “房企”稅費兩百多種

  隨着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工作會議等一系列會議為房地産稅的立法明確新的政策邏輯,市場對於房地産稅的具體方案也有了多種期待。

  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對本報記者&&,未來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將更多強調市場,尊重市場方向,淡化行政色彩。

  “之前在滬渝兩地試點的房産稅和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房地産稅,一字之差,包含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目前所試點的房産稅涉及徵稅範圍比較窄,要擴大試點範圍相對也容易。但是更完整意義上的房地産稅則包含了多達幾十種具體稅種,現在還是在等待這個系統明確調整方向的過程裏。”陳國強認為。

  此前,社會對於房地産稅冗雜的稅收負擔多有詬病。有房地産商計算認為,房地産企業需要交納的各種稅多達27種,各種費用更是達180多種。業內專家認為,應以新的房地産立法為契機,徹底清稅減費。在未來更加強調市場決定性地位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中,砍掉重復徵稅的稅種,清理180多項費用中不必要的項目。同時,針對樓市的投機投資現象、空置現象等徵收合理的房産稅或空置稅等。

  陳國強&&:“儘管目前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方案,但新房地産法的&&,對於房地産商來説,總的稅負成本反而可能會有所降低。有些稅會取消掉,削減,減少生産建設、交易環節的稅種,增加持有環節的稅收。因此不會因為房地産稅的立法,或者擴圍改革,而令房地産商增加成本,抬高價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環北京經濟圈房價被炒翻天 2014-01-03
環北京經濟圈房價被炒翻天 中介夜裏也帶人看房 2014-01-03
百城房價連漲19月 分化加劇 2014-01-02
2013年一線城市地價紛紛超房價 2014-01-02
2013年全國百城房價走勢分化 7城漲幅超過20% 2014-01-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