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13-12-31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政府給予頁巖氣産業政策支持 2.重視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 3.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相結合

  頁巖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具有分佈範圍廣、開採壽命長和生産周期長的優點。近年來,美國在頁巖氣勘探開發方面取得突破,産量快速增長,增強了美國在能源外交、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主導權,對全球天然氣市場、能源供應格局、地緣政治等産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3)》認為,美國頁巖氣開發之所以取得成功並非偶然事件,有很多驅動因素,值得借鑒。

  政府給予頁巖氣産業政策支持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統計,美國頁巖氣資源總儲量約為187.5萬億立方米,預計到2035年,美國頁巖氣産量將佔到本國天然氣總産量的45%,在未來能源格局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未來幾十年內美國將不再從其他國家進口天然氣,甚至還出口LNG(液化天然氣),同時天然氣在發電、交通領域的大量應用也會大大減少美國本土石油和煤炭的消費,美國在能源外交上有了更大主導權。
  美國頁巖氣開發取得成功並非偶然事件,而是得益於美國有利於新興産業發展的系統且完善的市場環境。美國頁巖氣的成功發展有很多驅動因素,主要體現在:在頁巖氣産業發展初期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市場環境下頁巖氣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的突破,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有機結合,以中小公司開發為主的開發體制,以及完善的頁巖氣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監管體制。
  能源獨立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政府長期的政策綱領,出於對本國天然氣資源日益減少的擔心,近年來美國政府加快了天然氣勘探研究的步伐,將頁巖氣開發作為實現能源自立的重要突破口,重點支持技術研發,同時對上游開發實施稅收優惠。
  一是政府牽頭組織技術和地質研究。1973年阿以戰爭期間的石油禁運,1976-1977年間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對國內天然氣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考量等因素,促使美國能源部在20世紀70年代加快了國內天然氣勘探研究的步伐。
  僅20年的時間,頁巖氣年産量即從1979年的13.5億立方米增至1999年的108億立方米,凈增了7倍,美國頁巖氣開發研究得以進入全面展開階段。
  二是政府資助前期技術研發與勘探研究。據估計,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美國政府非常規氣的勘探開發活動先後投入了60多億美元,用於培訓與研究的費用就將近20億美元。美國政府對頁巖氣開發的重視為頁巖氣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帶來了技術進步與突破,使得頁巖氣産業迅速獲得長足發展,産量持續上升。
  三是對頁巖氣上游開發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美國政府對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的上游開發實施非常優惠的稅收政策,包括稅收減免與費用扣除等。例如,美國政府於1980年通過的《原油意外獲利法》對1979年和1993年之間鑽探的非常規油氣與2003年之前生産和銷售的頁巖氣均實施稅收減免。
  同時,美國政府在頁巖氣開發領域也引入了對傳統油氣上游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油氣行業實施的5種稅收優惠措施也適用於頁巖氣,包括有形鑽探費用扣除、無形鑽探費用扣除、租賃費用扣除、工作權益視為主動收入、小生産商的耗竭補貼等。
  此外,還對進行頁巖氣開發的美國部分州政府實施了更為優惠的稅收政策。其中得克薩斯州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不再對頁巖氣的開發徵收生産稅。

  重視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

  美國十分支持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的競爭,並且重視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基本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有機結合、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有機接替、産業鏈各環節資本高效流動的開發機制。
  一是中小公司推動頁巖氣技術創新及商業化。頁巖氣在開發初期,經濟性和成長性不明朗,而且技術驅動性強。大公司不願介入,但中小公司創新意識強,敢於承擔風險,在發現新機會和技術革新行動上更為快捷。目前,美國85%的頁巖氣由中小公司生産,多數區塊被中小能源公司和各類基金控制。
  二是大公司的介入及參與推動頁巖氣向規模化發展。實際上,在頁巖氣開發早期,大型油氣公司並沒有重視對頁巖氣的開發,而更多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墨西哥灣的深水油氣開發,低估了頁巖氣的潛力。當然,那時大型油氣公司也沒有精力與諸多土地持有者進行曠日持久的礦業權獲取談判,幾乎沒有早期介入頁巖氣的開發。然而,隨着墨西哥灣深水油氣産量的下滑,大型油氣公司難以找到比較大的儲量增長點來保證儲量接替率,因此大型油氣公司憑藉其在産業長期性和投資能力上的優勢紛紛轉向日益成熟的頁巖氣開發市場。
  近幾年來,以美國為主的頁巖氣資産交易非常活躍,一些大型油氣公司開始通過並購擁有頁巖區塊或開採技術、開發經驗的中小公司,或以與中小公司合資合作等方式介入頁巖氣開發。
  在美國,中小能源公司實現頁巖氣開發的技術突破與商業化應用後,大型油氣公司憑藉産業長期性和財政穩定性介入頁巖氣産業發展,給予了更多的支持和保證,使得美國頁巖氣市場得以迅速規模化和商業化發展。美國頁巖氣産業能夠快速而有序地發展起來,正是得益於這種專業化、市場化的資本交接。

  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相結合

  美國頁巖氣開發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利於頁巖氣開發及應用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結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土地地表權和礦業權分開有利於開採商獲取頁巖氣上游資源。美國土地的地表權和礦業權是相分離的,所以,頁巖氣的礦業權可以採取自主經營或市場交易的方式轉讓流轉,這就使得頁巖氣開採商能夠順利獲得對頁巖氣資源的開採權。
  在美國,聯邦政府僅擁有11%左右的土地,其他大部分土地均為私人所有。因此,在私有土地上,頁巖氣開採商可以直接與礦業權權利人簽署租約,再與地表權權利人簽署單獨的設鑽井與鋪管道的協議,並取得州管理機構的許可,就可以獲得開採權。而聯邦法律規定對公有土地的使用實行規劃制度,每10年審核一次,需要公眾的廣泛參與,私營公司可競標獲取在公有土地上的鑽探權,但需要支付給政府相應的租金、費用及礦區使用費。
  第二,在頁巖氣開發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引進各類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公司。美國在頁巖氣開發的各個環節上都引進專業服務公司參與作業,如專門的地震公司、鑽井公司、軟體公司等。專業公司在完成本環節相應服務後即可退出,下一環節工作由另一專業服務公司接替。通過分工協作,可提高效率,縮短生産周期,分散開發風險,減少單一主體投資支出,並且專業公司也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開發經驗,有利於技術再創新。
  第三,完善的天然氣管網設施支持了頁巖氣的輸配需求。發達的天然氣管網設施使頁巖氣應用簡單快捷。截至2008年底,美國本土48個州管線長度達49萬公里,其中,州際管道34.9萬公里,州內管道14.1萬公里。從1998-2011年實際建設里程和預測來看,管網年增幅度在2%,管道敷設密度將進一步提高。依託發達的天然氣輸送通道,油氣生産商幾乎可以為48個州的任何地區輸送天然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頁巖氣的開發緊鄰常規油氣田,可以方便地借用現成的天然氣基礎管網設施,將頁巖氣直接進入管網進行銷售與應用。
  美國能源天然氣生産和運輸分離的立法規定有助於頁巖氣的管道准入。1992年,美國聯邦能源委員會頒佈第636號法令,規定管道公司只能從事輸送服務,取消其對天然氣購銷市場的控制。美國採取的是天然氣開採和管道運輸垂直分離的管理模式,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的監管管道准入,管道運營商對天然氣供應商實施無歧視准入;天然氣價格則完全放開,而管道運輸價格受到監管。這種管網設施第三方准入的管理模式解決了頁巖氣開發商輸送的需求,支持了應用市場的商業化開展。
  此外,頁巖氣開採的單個環節投入少、效率高、資金回收快、作業周期短、資本效率高,使很多項目內部收益率超過10%,因此吸引了大量風險資金與民間資本投資於頁巖氣各個環節。各類資本在頁巖氣生産的全鏈條上實現了快速流動,同時又帶動了技術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正因如此,使得一些重大技術研究經歷了幾輪投資或並購重組後得以持續,並最終實現突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