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橋:中國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 已經被榨幹
2013-12-25   作者:  來源:中國企業家
分享到:
【字號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在過去的12年(2000-2012年)間,中國的名義GDP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4.79%,也就是説,名義GDP累計增長了423.4%。
  但是,股市跟GDP好像沒有關係。那咱們大家還一門心思研究宏觀經濟幹什麼?
  咱們的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在IPO的時候定價太高,反映了未來很多年的好時光,所以已經榨幹了。為什麼定價太高?需要審批,嚴格控制供應量,股市就從超貴到很貴,然後會到比較貴。這是個痛苦的過程,漫長的過程。如果上市是一種特權,需要審批,那就只能是這個結果。在一個均衡的股市裏,上市與不上市無所謂,可上可不上,退市與不退市也是一樣的。此所謂均衡的股市。
  GDP本來就跟股市表現沒關係。我曾讀了一本新書,《Tap Dancingto Work》。它蒐集了過去50年美國財富雜誌對巴菲特的報道和巴菲特本人的幾篇文章。其中巴菲特在1999年寫的一篇文章很有趣,巴菲特還證明它們的關係是反相關。
  巴菲特把1998年前的34年分成兩個階段(各17年):一個大熊市,一個大牛市。道琼斯指數在1964年底為874點,17年以後,即1981年底:還是875。當然,通脹侵蝕了購買力。在第二個17年的起點,即1981年底,指數為875點,但是1998年底,它大漲到了9181點。
  這跟經濟增長有關係嗎?完全沒有。其實正好負相關!請看:美國的GNP(國民收入)在1964到1981年(17年)大漲373%。可謂經濟騰飛!
  相反地,在1981到1998年(17年),GNP只是小漲了177%。
  當然,巴菲特的意思不是説股市表現跟GNP(或者GDP)負相關。他説,經濟增長率固然重要,但是利率水平更加重要。美國政府長期國債(30年)的票面利率在1964年底為4.20%,隨後一路上揚到1981年底的13.65%。高利率是股市的剋星。雖然經濟騰飛,企業利潤大漲,但是,市盈率從20倍左右一路下滑到6到8倍。
  八十年代初,新的聯儲主席沃爾科嚴打通脹,不斷收緊貨幣,雖然每年有100-200家銀行倒閉,他也不手軟。他終於制服了通脹,名義利率才普遍下降。到1998年底,長期國債的收益水平降到了5.09%。雖然經濟疲軟,但是股市一路上揚。
  他的結論:從長期來看,市盈率取決於市場利率。
  從長期來看,股市跟折現率的關係很密切:反相關。折現率就是利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