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麵,是我國西北地區廣大穆斯林群眾喜愛的主食。如今,牛肉拉麵已成為推動農民增收的一大産業,有效改善着民生。
來自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青海省的回族、撒拉族群眾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辦了近3萬家牛肉拉麵館,年總收入超過20億元,實現穩定勞務輸出超過10萬人,“拉麵經濟”收入已佔到青海農民在外勞務收入的一半以上。
正宗牛肉拉麵需要三遍過水,手工揉拉,再配上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肉、牛油、牛骨湯等30多種天然配料精製而成。上世紀80年代,青海省化隆縣回族農民率先到福建廈門創業,開青海農民在沿海城市開辦牛肉麵館之先河。
為促進拉麵産業發展,青海省相關部門特意為在外地開牛肉麵館的青海人辦理《勞務輸出證》。這本被親切地稱為“打工護照”的《勞務輸出證》,扉頁上有青海拉麵簡介,後面依次加蓋了就業、公安、民政局、教育等部門的公章和審核意見。
針對許多外地人説起牛肉拉麵“只知蘭州、不知青海”的情況,青海省積極鼓勵打造屬於自己的拉麵品牌,使“拉麵經濟”實現了向産業化、規模化方向的“華麗轉身”。如今,僅化隆一縣,就有40多個拉麵品牌在省外註冊,牛肉拉麵日益成為“大美青海”的又一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