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我國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已達10萬億元,2013年全年,各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或將超過4萬款。專家指出,經過多年發展,銀行理財已成為我國居民重要的投資理財渠道,而隨着監管趨緊、外部競爭加劇,內憂外患之下,銀行理財“一家獨大”的風光不再。
銀行理財市場快速增長
銀率網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末,148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37943款,其中人民幣理財産品合計36451款,外幣理財産品1492款。按11月份113家商業銀行共發行3676款理財産品的規模推算,2013年全年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産品規模超過4萬款幾無懸念,理財産品發行量同比增長有望超過30%。
銀行理財産品的“爆發”與我國社會財富的持續積累密不可分。央行數據顯示,2013年1月,我國居民儲蓄已突破40萬億元大關,至2013年8月,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連續三個月突破43萬億元,較2008年已高出一倍,達到2003年的4倍。在此背景下,截至今年12月初,我國銀行理財資金餘額突破10萬億元,不到1年的時間即增長3萬億元(2012年底,我國銀行理財資金餘額約7.1萬億元)。
除此之外,在相關政策放開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也開始成為購買銀行理財的重要“金主”。同花順(22.660, 0.15,
0.67%)統計數據顯示,逾150家上市公司今年共有約1300多筆投資用於購買理財産品。除部分信託理財産品以外,絕大多數是銀行理財産品,涉及多家上市銀行和城商行,規模達到1434.9億元,在1年之內增長了10倍(2012年為146.5億元)。
中小銀行成發行主力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2013年年初,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延續了2012年的趨勢,收益率處於較低水平,而在經歷今年6月份的“錢荒”之後,收益率再次高歌猛進。
數據顯示,從年中開始,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連續五個月走高,繼10月份創下全年高點4.9%後,11月再次刷新紀錄,達到5.07%,各期限類型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全線超越6月末流動性偏緊時的收益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銀行由於在網點數量、資金實力等方面處於劣勢,往往將理財産品作為與大銀行競爭的主要工具,在發行量和預期收益率方面普遍增大力度。
銀率網數據顯示,2012年,股份制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佔我國年度理財産品發行總量的比例為36.3%,城商行佔比為32.5%,超越國有銀行位居第二。而截至2013年11月底,城商行已以12587款的發行量和35%的佔比超越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躍居第一位。
除加大發行量,城商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也普遍高於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普益財富數據顯示,今年11月,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發行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均為5.20%,國有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只有4.89%。銀率網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城商行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4.83%,股份制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均位列其後。2013年預期收益率排名後30名的銀行理財産品,全部出自國有大行。
互聯網金融衝擊銀行理財
專家指出,隨着監管趨緊和理財多元化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也難逃內憂外患。
2013年1月14日,銀監會明確提出要嚴格監管銀行理財産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並提出“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産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等多條禁令;3月末,銀監會發布“8號文”,提出理財産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總額等嚴格要求。受此影響,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一度走低。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密集&&的監管新規,意在規範市場、防範風險,促進銀行理財産品投資結構的調整和質量的優化。在監管的重壓之下,銀行理財産品“野蠻生長”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在我國存款利率偏低的情況下,銀行理財已成為我國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渠道。而從今年6月以來,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阿里巴巴[微博]、百度[微博]、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進入金融行業,以餘額寶、百度理財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産品受到投資者廣泛追捧。儘管銀行理財在規模上仍然“一家獨大”,但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早已風光不再。
李永壯指出,隨着居民財富的積累和理財意識的增強,包括證券、基金、信託、互聯網金融在內的理財市場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理財渠道多元化,資金向銀行體系外流的趨勢進一步增強,銀行理財業務的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