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片 |
信託業終將告別“瘋狂生長”而回歸理性。19日,在“2013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監管層對信託業未來的發展定調。銀監會&&,未來信託業要建立起八項科學合理的機制,並醞釀讓信託機構按資産或資本規模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成立專門的信託穩定基金。
銀監會&&,市場競爭使信託公司優勝劣汰,如何使被淘汰的部分不影響整體,實現個體競爭、群體穩定,減少負外部性,是信託行業整體要考慮的問題。未來發行時需講清每支信託産品的構成,並明示相對應的社會責任;也考慮讓信託機構按資産或資本規模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成立一個專門的信託穩定基金等。
信託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信託行業整體受託資産規模達10.13萬億元,資金信託9.58萬億元。尤其在政策趨緊的這兩年,信託業成為了影子銀行的主要渠道之一,不少資金通過信託渠道流入房地産領域和地方融資平台。
隨着信託業的快速增長,其風險暴露也呈增長趨勢,華澳信託、吉林信託等相繼出現兌付危機。對此,有業內專家&&,信託業前期增長方式過於粗放,而近來經濟的下行風險加大,行業兌付風險或將不斷出現,信託穩定基金的成立非常必要,也有利於整個行業的轉型。
籌劃穩定基金僅僅是監管層強化事後監管的一個步驟,銀監會還將採取多項措施強化對信託公司的管理。銀監會&&,未來信託業要建立起八項科學合理的機制,包括“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産品登記制度,分類監管,分級經營機制,以凈資本管理為基礎的資本約束機制,社會責任機制,以生前遺囑計劃為核心的恢復與處置機制,行業穩定機制和監管評價機制。”
銀監會非銀部副巡視員閔路浩&&,監管評級指標體系雖然歷經兩次大的修改,但目前看這套指標也已不太適應信託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現在我們對這套評級指標進行重新梳理。修改後的指標將進行全行業全覆蓋的測試,對68家信託公司實行差異化的牌照制度,不同類型的公司允許經營的業務範圍將會有所區別。
閔路浩透露,新的監管評級標准將包括:公司治理、資産管理能力、營利能力、合規等5大模塊。其中,核心內容為合規和資産管理能力。結合信託公司獨有的特點,其兩大核心模塊採取屬低的原則,即使其他三大模塊評分再高,如果核心模塊是低分,那麼總分就以低分為準。
按照銀監會初步的監管思路,通過新的監管評級辦法,未來將對信託公司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最優質類,可以做所有業務以及創新業務;第二類是發展類,可以做市場上的成熟業務;第三類是成長類,可以做基礎類業務。
另據記者了解,銀監會正在籌建信託産品系統,該系統將對信託産品建立一套審批、分類、糾錯、信息披露以及交易的功能,最早將於2014年內完善推出。該系統平台是在銀行業協會原有信託合同登記平台的基礎上,嵌入監管功能。
在資本約束方面,銀監會指出,要有合理明晰、分業的資本風險管理辦法、建立資本平倉制度、建立補償機制、相應的制裁機制、社會責任機制、恢復處置機制、行業穩定機制,以及監管評價機制。並且,在適當的時候,還將建立信託行業基金,按照大數原則化解不良資産,促進行業穩定,以保障行業的穩定和投資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