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焦炭産地山西連續多年焦炭産能嚴重過剩,導致焦企連年虧損。為扭轉局面,山西從2011年起力推焦化行業兼併重組。記者近日了解到,該省按照“上下聯産,焦化並舉”的思路,通過大力淘汰落後産能,建設能耗低、污染少的大焦爐,延長産業鏈進行化産深加工,不僅焦化企業實現了從全面虧損到逐步盈利的轉變,噸焦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也明顯降低。
山西是煤炭大省,也是全國最大的焦炭産地,其焦炭産量和外調量一直居全國首位。然而,近年來産能過剩問題卻日益凸顯。山西省經信委數據顯示,山西焦炭産能約1.6億噸,2011年焦炭産量僅為9000多萬噸,多數獨立焦化企業開工率維持在50-80%。
由於産能過剩,山西焦化行業已連續多年虧損,企業經營困難。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處長王黎紅告訴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一級焦炭每噸最高3400元,2011年是2000元左右,行業虧損面高達70%。
為扭轉這種局面,2011年9月,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焦化行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上下聯産,焦化並舉”的思路,堅持市場引導與政府指導相結合、控制總量與優化存量相結合、淘汰落後與産業升級相結合、淘汰落後産能進度與相對穩定就業相結合、行業內重組與跨行業重組相結合、焦化生産園區化與化産延伸配套相結合,對全省的焦化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
截至9月30日,該省焦化行業累計淘汰落後産能1467萬噸,焦化企業數量已經從2010年底的223戶減少至116戶,企業數量減少47%,獨立常規焦化企業戶均産能由70萬噸提升至140萬噸。138戶被兼併企業中,已有105戶基本完成實質性重組,剩餘33戶企業中,已有30戶簽訂重組協議,並正在積極辦理相關手續。
山西省孝義市焦化園區現有産能1500萬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焦化産業園區,也是該省兼併重組力度最大的園區。“我們先後取締了163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並計劃在2015年前全面關停5.5米以下焦爐,全市焦化企業自主重組成8戶企業,為世界最先進的大焦爐騰出産能和環境容量。”孝義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薛厚華説。
焦化産業作為山西傳統支柱産業,過去多年都是“只焦不化”,企業普遍只回收化産品,但加工利用薄弱,不僅會使企業在防污治污上投入高昂成本,不利於節能減排,也是對化産資源的極大浪費。
王黎紅説,焦化兼併重組開始後,按照“上下聯産,焦化並舉”的思路,企業在政策引導下,延伸化産産業鏈,提高了經濟附加值,部分企業化産品收益已佔企業利潤20%左右。
山西孝義金岩集團通過焦化兼併重組,兼併了6家焦化企業,産能達到了250萬噸。為適應當前的環保要求,引入多項國內外頂尖工藝,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我們花了3000萬購買專利、5000萬進行排放設計,現在氮氧化物的排放完全達標,經過十幾道工序處理的污水能用來養金魚。”副總經理張文俊説。
據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崗峰介紹,相對2010年,目前焦化行業每年可節能206.5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減少536.9萬噸,粉塵排放量每年可減少3.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可減少1.8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每年可減少1.5萬噸,將有力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通過戰略重組,企業競爭力和行業集中度也得到提高,不少企業已經實現減虧,並逐步盈利。山西省經信委日前對山西40余家焦化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已完成實質性重組企業的盈利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被重組的虧損企業明顯盤活,全面實現了扭虧或減虧。太原清徐區域的焦化主體企業生産負荷已達到80%,噸焦炭生産成本已經由虧損上升為盈利百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