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天和經濟研究所舉行“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為主題的財稅沙龍,與會財稅專家&&,目前我國房地産從開發、交易、持有到轉讓各個環節稅收總量高達1萬多億,佔地方稅收收入近25%。專家建議,未來開徵房地産稅作為地方穩定收入來源,可有效緩解地方賣地、借債、亂收費等扭曲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係教授安體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房地産從開發、交易、持有到轉讓,經過很多環節,整個流程下來,實際上要徵很多稅費。目前我國整個房地産稅體系總量很大。”
他&&,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決算顯示,2012年房産稅1228億,城鎮土地使用稅是1370億,土地增值稅2310億,耕地佔用稅是1180億,契稅是3050億。如果把這幾項都加到一塊,合計就是9138億。“除了這些之外,買房子的時候還要交印花稅,再加上其他稅費收入,我估計會超過1萬億。”
另外,2012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決算顯示,地方稅收收入共計45195億。安體富認為,整個房地産稅收收入可能達到地方稅收收入近25%,總量相當大。
中央財經大學稅收教育研究所所長賈紹華認為,房地産稅不是一個單一稅種,是一個制度體系,涉及到若干個稅種。房地産稅立法並推進改革需要對現有的一系列稅種進行調整和整合。首先要減輕流通環節的稅費,同時應該取消現有房産稅體系當中重復徵稅的稅種。“比如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就應該取消,”安體富告訴記者,“買房子時交的契稅和印花稅也可以合併。另外,營業稅中的不動産稅在整個營業稅中佔比非常大,將來‘營改增’後會使得流通環節的稅負自動下降。”
專家&&,在減少流通環節稅收基礎上,開徵保有環節的房地産稅是可行路徑。據安體富測算,全面開徵保有環節的房地産稅後,可實現稅收至少1萬億。
對於推進房地産稅的作用,專家認為,某種程度上會對房價有一定調節作用,但最重要的作用在於成為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和穩定收入來源,以協調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
安體富説,“如果房地産稅全面開徵達到1萬億的規模,就能佔地方稅收的22%-25%,如果再對分稅制做適當調整改革,就可以保證地方有穩定充足的收入。這樣可以緩解地方賣地、借債、亂收費的現象,使地方政府的行為不至於像現在這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