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已成為年底這兩個月的關鍵詞之一。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人造購物節”裏,網民們的消費能力得到巨大釋放。提前充值、搶購清單、支付秘訣……各類攻略隨處可見,荷包見底的“吐槽”也不時見諸網絡。
與購物節相伴而來的是網購金額飛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542億元,同比增長47.3%。預計到2013年年底,全國網絡購物交易額有望達17412億元。
在金額增長背後,“網購成癮”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在東北師範大學讀研的唐小潔每天都會花時間瀏覽各類購物網站,在年底兩次網購大戰中,她更是早早做好準備。“網銀充值完畢,心儀商品列入購物車,就差猛擊鼠標啦。”
雖然心有期待,但唐小潔心裏還是有些擔憂。“去年‘雙十一’的花費遠遠超過了預算,節衣縮食了好一陣子”,她説,“網購價格便宜,不買總覺得吃虧,撒開手就收不回來了。”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促銷中,淘寶網更是使勁渾身解數將用戶吸引到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眾多秒殺商品、紅包爭奪和彩票派送都需要手機二維碼掃描協助完成。“電商企業要逐步適應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説。
有網友總結到,關於網購的各類“吐槽”是購物節的最大看點。一則段子在網絡上流傳甚廣:“11月11日.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老婆的網銀,連續輸入三次錯誤密碼再上班,切記!不要問我是誰,我的名字是雷鋒。”
在心理專家看來,網購成癮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心理現象。手機客戶端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購物行為可以隨時隨地發生,過於頻繁的網購很容易變成滿足不合理心理需求的行為,讓人沉溺於購物行為帶來的滿足感。
“網購容易讓人用商品創造自己的需求,放大購物者的實際需要”,長春市心理研究所鄭曉華教授説,“可以將這種行為理解為一種心理強迫,超出經濟能力的消費不僅給實際生活造成困擾,還會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關於購物解壓的觀念,專家認為並不可取,暫時的注意力轉移並不能有效緩解壓力。建議消費者應做到有計劃理性消費。對於一些網購成癮者來説,要盡量避免進行信用卡消費,逐步通過心理暗示意識到衝動消費的危害,並採取積極戒除措施,適當轉移興趣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