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面臨財政改革雙壓 2014地方債上升惡性難抑
2013-12-17   作者:  來源: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字號

    地方政府借債將更受限,要更加嚴格控制地方債,同時,保障糧食安全、城鎮化都要求死死守住耕地“紅線”。而對於許多地方政府,“賣地”,是重要財政來源

  悄悄地,2013年就將遠去,新一年就要來臨,明年的經濟形勢會如何?哪些方面將會“錢”景迷人?或許透過日前開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內容,或可得到一些答案。

  穩字當頭

  蘇格蘭皇家銀行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沒有提出2014年將採取關鍵性、政治敏感性高的改革措施。儘管嚴控地方債務風險路徑更清晰了,但債務上升的趨勢不會有大扭轉。”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不僅未強調城鎮化,甚至也沒提及城鎮化在2014年中國經濟工作中的地位問題。” Louis Kuijs分析。

  而且,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公告,也沒有如外界期待,公布2014年城鎮化規劃。《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該會議從4月開始一直推遲,目前該規劃仍有路線性的問題需要各方達成一致。

  不過,“打牢地基再蓋樓”的改革思路得到了理解。“大規模改革的開局之年,穩最關鍵。”某期貨公司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穩,是改革的基礎,地基不牢,後續大規模改革容易退縮。”

  這意味着,明年將主要以“穩”為主,夯實改革開放的地基。

  債務壓身

  多位歐美經濟學家、外資銀行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對中國經濟穩定的最大擔憂在於——地方債務。

  今年,地方債務首次被單獨列為中央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據報道,全國地方債務大盤查已結束,但結果尚未公布。

  《國際金融報》記者綜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會議公告發現,地方政府或將面臨巨大財政、改革雙重壓力。

  一方面,大規模城鎮化、各項建設需要地方政府出錢,同時,財政來源或將減少,因為中央要求不能唯GDP,要注重環保、經濟質量,同時要控制許多行業,淘汰過剩産能。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借債將更受限,要更加嚴格控制地方債,同時,保障糧食安全、城鎮化都要求死死守住耕地“紅線”。而對於許多地方政府,“賣地”是重要財政來源。在開銷增大、債務控制、死守耕地的前提下,地方官員將去哪找錢呢?

  地價還漲

  “缺錢”的地方政府,與銀行聯手哄抬房地産價格的惡性循環,會否愈演愈烈?

  某國有大型地産公司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決定中國房價的,不是房地産市場,是地方政府,是財政政策。 如果你想買房,早買永遠比晚買好,房價不會有下降的那天。”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房地産調控”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中並沒有提及,正如本報此前預測,2014年中國樓市收緊力度將不大。

  實際上,2013年的“政府瘋狂賣地”勢頭已然明顯。

  有關數據顯示,全國300個城市今年前11個月的政府賣地收入,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2.65%。其中,北京同比漲幅將有望接近200%,上海漲幅也已超過100%。業內預測,今年全國各地政府的賣地收入可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保糧安全

  中國2014年第一大任務,依然是確保糧食安全。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院長孫忠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口糧絕對安全”是重要提法。

  同時,進一步強調了“以我為主”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對曾經寄希望於進口、甚至在國外租地種植來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設想是一個警示。

  但保證糧食安全的途徑有了微調。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確保産能’替代‘糧食供給’,首次作為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途徑,被寫入年度經濟工作安排中。”

  保證糧食安全的目標不變,但方法途徑從強調“供給”到“確保産能”,更強調了農業經濟本身的競爭力,因為 “土地産能,從根本上説就是,糧食經濟的競爭力。”中國社科院農業問題專家黨國英説。

  如何才能“確保産能”?“確保土地産能,首先要確保農民通過種地獲得經濟效益。這樣産能才能發揮出來。”黨國英説,在中國,因為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造成農民種地收入微薄,致使青壯勞力紛紛外出務工,造成土地荒蕪,制約了土地産能的發揮。

    【熱點新聞】

    白雲山遭疫苗大考恐步重啤後塵
    第二批啟動在即 中國自貿區釋放新型制度紅利  
    滙豐PMI與社會用電量連創新低 經濟增長再現放緩趨勢
    鐵路運價改革方案或於明年初&&
    新三板擴容全面掃清制度障礙 申報最終稿24日前上報
    54城市住宅成交量連續三周同比下降 廈門跌93.01%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多元可持續資金保障有望消除地方債風險 2013-12-16
中央為經濟把脈:先醫地方債 2013-12-16
兩部委地方債統計口徑存差異 結果未定難公布 2013-12-01
地方債務的堵與疏 2013-11-25
地方債藏匿手段曝光:玩10個瓶子9個蓋資金游戲 2013-11-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