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劉一秒
一秒思考: 與那些依然在商業帝國喧囂繁華中逐艷的企業不同的是,許多曾經市值幾十億的科技企業在經濟浪潮的衝擊下成為明日黃花。而追尋他們失敗的軌跡,往往是企業內部“創新”的原動力缺失造成的。唐苑雯帶領他的青州力王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高速運轉的經濟環境下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相信更多的是憑藉着“百舸爭流千帆競,敢立潮頭唱大風”的銳意創新精神。 而創新的本質是什麼?創新需要預立而破的勇氣,需要有歸零思維。唐苑雯做到了,每一次革新對於他而言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禮,也是一次思維的重生,否定自己,不迷信,重新上路,是他創新的源泉。擺在唐苑雯面前的,是不斷創新之後的産業化運營,路很長,但是一定會很寬。 |
|
早在100多年前,國外就已經發明了用於連接高壓電線與支架鐵塔的玻璃絕緣子和磁絕緣子。這種用於架空輸電線路上不可或缺的産品,起到支撐導線和防止電流回地的作用。而這種絕緣子易落灰塵、積污垢,會導致各種機電應力失效,一旦失效,就會損害整條高壓線路的使用和運行壽命。因而電力公司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清掃,有時甚至要動用直升機,以保證絕緣子的絕緣性能。為了破解絕緣子防污這一難題,國外相關專家用了100多年時間尚未攻克。然而這一技術難題卻被山東濰坊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迎刃而解了。接下來,讓我們一同來破解山東青州力王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苑雯的經營密碼。
從零開始
2004年,山東青州力王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盤型懸式複合絕緣子將磁、玻璃和複合絕緣子的優勢集於一身,解決了清掃難題,並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被列入國家電網首批推廣新産品目錄及特高壓合作項目並獲得國家專利之一。
這一項項殊榮在外人眼裏是無上的榮耀,卻沒有人能發掘出這些榮耀背後,是一個對絕緣子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絕緣子産品後,從零開始重新出發的轉型故事。
“原來我是做橡膠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我們青州電力局去,正好看到他們的辦公桌上有一個避雷器,這個避雷器當時一組是3支,共960塊錢,我一看就這麼個東西能值320塊錢,太誘惑人了。我一摸這個材料是硅橡膠的,對我來説這個東西太簡單了,於是就專門跑到西安與相關專家做了溝通,他們願意幫助我來做這個絕緣子和閉路器。就這樣進入了絕緣子閉路器行業。”青州力王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苑雯向記者講起了他的創業故事。
“記得在一次電力會議上,山東省電科院的領導提出來要解決這個耐污使用複合絕緣子問題,我回來以後就記在心裏了,開始着手研發耐污絕緣子。”
唐苑雯把研發瓷複合防污絕緣子列為當時公司研發的重中之重。“生産出防污的複合絕緣子,就能避免更多的工人在清掃時産生傷亡。”抱定這樣的信念,唐苑雯踏上了漫長的研發之路。雖然有了研發的方向,但如何將思路轉變成真實的産品,是當時唐苑雯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了解決高溫下膠裝水泥強度不夠的問題,唐苑雯這個門外漢專門坐火車來到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買下書店所有與水泥有關的書籍,細心研讀。“回到山東以後我就買了壓力試驗機,買了烘箱,專門安排一個大學生,來給我做實驗,什麼溫度下,多長時間強度多少,做了三個月把整個數據曲線記錄下來,為後頭的進一步研發奠定基礎。”唐苑雯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
攻克了水泥膠裝強度問題,卻僅僅是解決了研發過程中一個小困難而已。瓷複合絕緣子生産中最重要的優質瓷件來源,成了唐苑雯下一個難題。了解到日本NGK公司掌握着當時最先進的瓷絕緣子生産技術,唐苑雯來到唐山希望能夠購買他們的産品用於研發,得到的卻是令他失望的結果。
“我到NGK公司唐山分公司去買他們的産品,他們怕我偷學技術,根本不賣給我。當時自己就狠狠地下了個決心,我一定把這個産品研發出來。”
耗時3年,做了上千次試驗。唐苑雯與失敗為伍的日子裏,從來沒有氣餒和動搖過。“讓更多的線路維護工作人員安全放心工作”的使命和“生産出超越日本産品”的信念支持着唐苑雯在研發複合絕緣子的道路上一直堅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瓷複合絕緣子終於成功,更重要的是為清掃工人帶來生命的保障!
2004年,瓷複合絕緣子正式在山東電力公司賓之縣50萬伏高壓線路挂網試運行。試運行的成功帶動了企業生産,緊接着,各個地級市高壓線路開始使用。青州力王科技有限公司的瓷複合絕緣子銷量逐步增加,並得到了17個省市地區電力系統的充分認可。
人生難免起起落落,唐苑雯在經營橡膠工廠巔峰時的轉身,踏入絕緣子行業後失意時的奮進,從中我們讀到的,應該是唐苑雯積極的心態和不服輸的精神。這也許就是他創業之初的經營密碼吧!而當企業平穩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如何在行業中始終保持領先,立於不敗之地,唐苑雯又是如何駕駛他的科技産業獨立潮頭的呢?
執著創新
瓷複合絕緣子在得到廣泛應用後,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成功申請5項國家專利。一時間,青州力王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山東的明星企業。此時的唐苑雯卻出奇冷靜的看到作為一個科技企業要在發展的道路上始終保持領跑者的姿態,産品的科技創新是必不可少的法寶。
在沒有技術支持、産品支持的背景下,産品研發的過程遠遠要比想象來得更痛苦。為了節約研發資金,唐苑雯雇用了三個大學生一起加入他的研發團隊,每人8小時不停歇地記錄每一個試驗數據。唐苑雯始終工作在生産的第一線,忘我地投入到研發當中。
“有一次我起夜,聽到冰箱前頭有聲音,以為是來小偷了,一看是他在冰箱前邊蹲着呢,原來是他在做冷凍實驗,家裏的冰箱、豆汁機都成了他的實驗設備了。”唐苑雯的妻子李東美向記者抱怨道。
雖然人停機器不停地加班加點工作,忘我地投入研發試驗,但經濟基礎薄弱的廠子還是很快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唐苑雯為員工忘記自身生命安危的無私和輕傷不下火線的拼命,像黏合劑一般讓企業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家人、員工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都伸出援手,為他解決困難。
“搞研發的時候公司資金非常緊張,就連燒鍋爐用的天然氣眼看燒沒了都沒錢購買,當時很多員工有拿一萬的有拿幾千的,就湊40萬,購了天然氣買了電,讓公司繼續運轉。”
為了研發更優質的玻璃絕緣子,唐苑雯把國外的絕緣子拿來破碎,利用碎片做數據分析,並將國內的同類産品碎片做比較,在一次次試驗失敗後終於找出國內外工藝上的根本差異,並自己研製了玻璃絕緣子配方,成功生産出直流玻璃絕緣子。這項産品,在國家電科院的實驗當中,電阻率高出國外同類産品10倍。為唐苑雯拓展了海外市場。
企業使命
為了改變命運,唐苑雯在青年時代便踏上了創業的旅程。從橡膠作坊做起的他,創業之初身兼老闆、銷售員、送貨員等多個角色。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上世紀80年代,唐苑雯每天騎着自行車帶着三四百斤的貨物為客戶送貨,路上不時有路人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分擔重擔。在他資金短缺的時候,鄉親們也不遺餘力提供支持。
受人之惠,不忘於心。在堅持創業的30多年間,唐苑雯也始終不忘以幫助他人為己任。在唐苑雯的理念裏,研發産品雖然帶動了企業的發展,但産品創新更多的是要為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做貢獻。企業家在經營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重於一切。找到了研發秘訣的唐苑雯帶領團隊,不斷發明創新産品,目前已擁有70多項國家專利,瓷複合絕緣子、玻璃交直複合絕緣子、大支柱絕緣子等産品更是世界領先。多年的成果,讓國外相關企業也不禁刮目相看,紛紛拋來橄欖枝。
“玻璃複合絕緣子這個産品剛研發出來就被美國通用公司知道,他們就&&我談合作收購的問題,並派一個團隊來我們公司做了考察,當時對方開出的籌碼是5個億,我把此事向國家電網公司建設運行部領導匯報,國家電網回復我説不能賣,國外公司一旦掌控該項技術,我們就會很被動。我一想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定要為國家着想,就沒把技術賣給通用公司。”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散財,行之有道。”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唐苑雯拒絕了鉅額的收購協議。在唐苑雯心裏,一個企業家的成功與否,物質財富只是表象,社會責任感才是衡量的標杆。多年來,唐苑雯為家鄉修橋鋪路,為災區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不遺餘力幫助別人,將得到的更多地回饋社會。
世上為追求成功而敢於鋌而走險的人屢見不鮮,能夠同時具備執著的創新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人卻寥寥無幾。唐苑雯在採訪中沒有成功企業家浮誇的自我炫耀,也沒有身加七十幾項專利發明的沾沾自喜。但他身上卻閃耀着使人引起共鳴的使命感。“幫助更多的人,讓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是唐苑雯一直跟我們提起的辦企業的理念。他的成功也許只是一個科技企業發展的縮影,卻更是值得中國千千萬萬中小型民營企業借鑒和思考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