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集團范智廉:專注是戰略核心
2013-12-13   作者:記者 張莫/倫敦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位於倫敦市東南角的金絲雀碼頭是重要的金融區,這裡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滙豐集團總部大樓就坐落於此。11月最後一週的一個下午,在6層敞亮的大會議室內,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團主席范智廉接受了《經濟參考報》的採訪。
  “過去兩年我們的要務就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更好的分配資本。我們將把在競爭力不強的市場的資本籌集起來,投入到對於我們而言更加重要的市場。”范智廉説,滙豐期望在亞洲、中國,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調整 有“增”有“減”

  范智廉自2010年12月30日起開始擔任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團主席一職。
  算起來,今年已經是范智廉加入滙豐集團的第18個年頭。他自1995年起加入滙豐集團,曾擔任滙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和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財務總監兼風險與監管事務執行董事。而在加入滙豐集團之前,范智廉在畢馬威工作過多年,專門負責銀行業、跨國公司財務報告、財資及證券交易、集團重組及訴訟支持等範疇的會計工作。
  多年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和豐富的財務知識積累使得他對整個銀行業態的變革有着自己的見解。“如果回顧歷史的話會發現,在過去20多年中,銀行業在不斷擴展以至於能在所有領域做所有業務。但在未來,銀行會更加聚焦,每個銀行會專注於自身獨特的業務,做出自身的特色。”范智廉指出。
  他&&,在金融危機之後,由於受到監管機構更多的指導,銀行業整體的戰略都呈現出更加簡化和清晰的趨勢。“比如到底什麼業務是我想做的,什麼是我不想做的。簡而言之,專注和精簡是戰略的核心。”他直言。
  這一理念清晰的體現在滙豐集團近幾年的策略調整中。回顧滙豐發展的歷史可看出,在過去30年中,伴隨着其內在的有機增長和數次對外收購,滙豐成為了今日的金融巨頭。不過,在過去兩至三年中,滙豐無論在産品、客戶還是區域發展上,都呈現出收縮和集中的趨勢。
  公開信息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滙豐已經宣布結束或出售52項非策略性或表現欠佳的業務。今年10月份,滙豐完成與哥倫比亞最大銀行Bancolombia的交易,後者以21億美元收購了滙豐巴拿馬分行。根據滙豐控股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經營狀況,自2011年初以來,按年計算共節省45億美元,超越了截至2013年底的目標。
  不過,在撤出某些非重要市場的同時,滙豐在其重要市場的投入只多不減。“作為國際性的銀行集團,滙豐的規模不可能比現在還大,過去兩年我們的要務就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更好的分配資本。我們將把在競爭力不強的市場的資本籌集起來,投入到對於我們而言更加重要的市場。”范智廉明確&&。
  滙豐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此前曾&&,“到2020年,在全球可賺取的銀行收入總額增長中,我們22個(包含2個本位及20個優先發展)市場所佔的比重,有望達到58%。未來三年,我們將聚焦於優先發展的增長較快市場和工商業務方面,酌情擴大風險加權資産。”

  策略 與中資銀行錯位競爭

  去年12月,滙豐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中國平安的股份,本週,滙豐再次公告,出售其持有的上海銀行全部8%的股份。不過,滙豐明確&&,“中國是集團的重要市場,我們將加強擴展自身的業務網絡,並繼續與交通銀行構建長遠的銀行業務策略關係。”
  “我們在中國的投資一直是增加的,而從不把資金從中國撤出。在未來,我們仍將不斷進行評估,看看如何深化在中國內地的戰略。”范智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再次亮出了滙豐對於中國市場的態度。
  中國內地位列滙豐20個優先發展市場之一。2007年4月,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作為首批本地註冊的外資法人銀行正式開業;2011年,集團向滙豐中國注資28億元;2012年,集團再次向滙豐中國增資16億元。截至目前,滙豐中國的註冊資本已達人民幣124億元。2012年,滙豐中國稅前利潤同比增長8.6%,達人民幣44.8億元。最新數據還顯示,滙豐中國已在中國內地50個主要城市設立153個服務網點,是中國內地網點最多、地域覆蓋最廣的外資銀行。另外,滙豐集團在投資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入股中資金融機構,包括入股交通銀行19%的股權。
  在范智廉看來,不論是過去、當下、還是未來,選擇中國是滙豐的戰略必然。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創立,其創立初衷是為當時的大英帝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提供融資和投資服務。截至目前,滙豐在中國已經持續經營了148年。儘管最近這些年中,大英帝國越來越“小”,而中國越來越“大”,但是滙豐所做的從來都沒有偏離過這個初衷。
  范智廉也清晰的認識到,在中國市場與中資銀行的競爭中,滙豐的優勢和劣勢在哪。他&&,國內銀行做不了的,由外資銀行來做,也就是説,外資行需要提供差異化服務。中國的銀行在近年來也變得越來越國際化,而滙豐的優勢就在於在國際市場的運作能力。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到全球各個地方直接開展業務,或者建立合資企業。我們期望在亞洲、中國,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范智廉語氣堅定。

  機遇 把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意識到,由於美國能否解決其長期赤字問題存在的不確定性,從長期來看美元的價值存在風險;另外,他們也不知道歐元區能否實現必要的團結以解決長期性赤字問題,以令歐元更具有可預測性。世界需要第三種真正國際化的貨幣。”范智廉&&。
  他認為,由於中國重要性的上升,人民幣具備成為第三種國際化貨幣的能力,且其他國家也在鼓勵人民幣承擔這種角色。這對他們的好處不言而喻——儲備貨幣能夠更加多元化。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儲備貨幣以美元為主,歐元也佔一部分。
  在他看來,人民幣地位日益提高,滙豐不能錯過這一歷史機遇。“目前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銀行仍主要是中國內地的銀行,但這項業務要繼續發展,一定要找到在中國之外的對手方。對一個公司來講,在結識中國的銀行前,首先要找到自身已經開展業務、有信貸和貿易關係的銀行。從這一點看,具有廣泛國際網絡並熟悉中國市場的滙豐具有天然優勢。”范智廉説。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與其戰略合作夥伴交行在今年已簽訂跨境人民幣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支付、貸款及境外投融資、資産託管及基金管理、個人業務、現金管理和金融市場業務等方面展開闔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11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終值50.8 高於預覽值 2013-12-02
滙豐中國1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公布 2013-12-02
11月滙豐製造業PMI預覽值回落至50.4 2013-11-21
揭秘黃金定價系統:由滙豐等五大銀行操作
2013-11-17
10月滙豐中國服務業PMI創7個月新高 2013-11-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