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小産權房成交火熱的局面在全國各地頻繁上演,“小産權房即將合法化”的傳言更是令其價格一度“瘋漲”。為了遏制小産權房瘋狂的勢頭,國土部和住建部近日發文,再次重申要嚴查小産權房的在建、在售行為,北京市也再度曝光小産權房的拆除情況。然而,市場上的小産權房依然受到百姓的熱捧。近年來,相關部門的三令五申為何始終沒有阻擋小産權房肆意蔓延的腳步?
政府部門態度堅決,難阻市場交易“熱潮”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此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社會公開的“383”改革方案中提出,對已經形成的小産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妥善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相關表述被一些商家解讀為“小産權房即將轉正”,小産權房也因此一度成交火熱,價格一路上揚。不久前,剛剛購買了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的一處小産權房的郝先生對記者説,前一天看中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因為帶的錢不夠,第二天過來交定金時每平方米就漲了500元,居然一天一個價。
針對小産權房的火熱局面,為澄清“誤讀”,國土部和住建部聯合發文,重申“堅決查處小産權房在建、在售行為”。北京市國土部門也在近期相繼曝光了位於昌平區崔村鎮南莊營村、流村鎮白羊溝度假山莊以及陽坊鎮東貫市村等幾處小産權房。
對於政府部門的強硬態度,百姓卻不買賬。記者在北京市小産權房比較集中的昌平、通州、房山等地區實地探訪了解到,小産權房的成交並沒有出現“降溫”。一些商家依然&&“絕對安全”,不少購房者仍舊“蠢蠢欲動”。
在北京市昌平區鄭各莊村,東西長約兩公里、南北寬約一公里範圍內的低密度小産權房小區曾經“聞名”全國。在其隔壁,白各莊村開發建設的約40棟小産權房分為四期入市,銷售“如火如荼”。11月30日,北京市民陸先生在售樓處已經下班後依然不願離去,還在比較着白各莊新房和鄭各莊二手房的優劣。
記者發現,相比於此次政府強硬表態前,不少地方的小産權房的價格並未松動。昌平區沙河鎮一處小産權房售樓處的銷售人員肖女士告訴記者,項目的單價已經超過每平方米15000元,價格仍在穩步提升。在房山區良鄉長期從事小産權房中介服務的劉女士説,現在小産權房的價格已經向所在區域普通商品房價格的一半看齊,而此前不到其四分之一。
政策“雷聲大雨點小”,存量小産權房難治理
對於政府近期的表態,正在看房的陸先生不以為然地説,“政府此番表態,可能跟近期的火爆局面有一定關係。相關言論此前也出現過很多次,但一些知名的小産權房小區始終安然無恙。”3個月前,剛剛購買了一處小産權房的趙女士&&,“市場上聲音不斷,一會兒説要轉正,一會兒又説要嚴查,其實都不重要,反正我住着很安全。”
百姓的“安心”與主管部門對小産權房“拖延”“擱置”的處理方式不無關係。記者在國土資源部網站上查閱,近年來,相關負責人關於“小産權房清理工作方案目前已經初步完成”“針對小産權房的不同情況將&&清理政策”的表述源源不斷,但小産權房清理工作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不少準備購買小産權房的購房者指出,此次兩部委發文只是強調嚴查小産權房在建、在售行為,對於存量小産權房並未涉及。而記者從北京市國土部門了解到,對於存量小産權房,國土部早在去年就選擇了北京等城市進行試點治理,但對於試點的具體情況和進程,相關部門卻“三緘其口”。
因為存量小産權房有居民入住,拆除工作難以進行。但對於存量小産權房的“一味遷就”,只會讓開發商為追逐利益而鋌而走險,也會讓購房者心存僥倖。北京市國土部門前不久組織拆除的崔村鎮南莊營村的小産權房項目,就是有關部門多次制止後,依然頂風違建,直至封頂。
而許多知名小産權房小區居民“安居樂業”的現狀,讓不少購房者總結出了購買小産權房的經驗:成片建設的小區安全系數較大;村委會為主體開發的更為保險;如果有當地居民一起在小産權房小區內居住就“萬無一失”了。
記者從國土部門了解到,對於有村民一起混住的小區通常是村裏以舊村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建造的。這部分的居民組成複雜,主動執法難度較大。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董正偉&&,一些建設主體正是抓住了問題“要害”,打着給村民謀福利的旗號,大肆建造小産權房。存量房的問題一天不解決,小産權房的問題也就難以根治。
躲避矛盾只會加深矛盾,業內期盼盡快明確細則
“秘密運行只會引起市場的胡亂猜測,躲避矛盾只會造成矛盾越來越多。”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對於已經形成的小産權房存量應該盡快分門別類清理整治,明確處理辦法,該拆除的就抓緊拆除,能轉化的並不是不能考慮。”
據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0年間,全國小産權房竣工建築面積累計達到7.6億平方米。還有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産權房總量或已超過70億平方米。業內一直呼籲,小産權存量巨大,完全拆除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等專家認為,隨着對不動産稅收體制的不斷完善,對於建築質量過關、不影響城市功能的小産權房,建議補繳一定的政策性補償後給予保留,但相關的細則應該經過科學論證,盡快&&。
對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改革方向,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説,“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農村發展是個重大利好。在過去的法律體制下,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公平,農村不許集體土地流轉,城市壟斷了開發建設的權力。農民在土地上建房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是小産權房氾濫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財政、稅收機制以及相關細則盡快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能夠明證言順地進入市場,小産權房的性質也會發生根本的轉變。
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某村村主任安國梁&&,村民們其實也希望能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土地的開發建設獲得更多收益,最擔心的是國家政策不明確造成小産權房建設的無序狀態。
“既然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確定,這就需要國家層面對農村集體土地徵用問題進行立法,加快立法的速度和進度。否則,利益驅動依然會讓各類開發主體爭相涌入小産權房這一巨大的市場。”董正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