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美國演講時&&:“未來的零售企業不獨在線下或者線上,一定是線上線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純電商模式只能是過渡。”一席話表明了蘇寧的發展思路,也引發了業界對於O2O未來的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有線上資源的在艱難落地,有門店資源的在盡力上網。O2O似乎是誰都想做,可誰也暫時沒做好的領域。但是,正因一強獨大格局尚未出現,所以未來也充滿各種可能。
O2O受多方追捧
O2O模式,即線下銷售與服務通過線上推廣來攬客,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來篩選需求,在線預訂、結算,甚至可以靈活地進行線上預訂,線下交易、消費。
在實行線上線下同價五個月後,蘇寧在“雙十一”前夕推出“首屆O2O購物節”,將電商大戰推向了一個高潮。不僅商品、價格、服務、支付等重要環節全部線上線下同步,而且一連持續四天。作為國內第三大B2C電商&&,蘇寧為自己打上了深深的O2O烙印。
記者還注意到,2013年可能是蘇寧首次大規模減少門店的一年。財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蘇寧不僅連鎖店總量減少近百家,常規店也減少了72家。而在2012年,雖然蘇寧連鎖店總量減少了20家,但是常規店仍比2011年底增加14家。今年線下收縮力度之大,遠超以往。
作為蘇寧的老對手,國美的變革力度雖然沒有那麼大,但是最新的三季報也顯示,前三季度國美上市公司的門店凈減少45家。同時加大力度發展電子商務,啟動線上線下供需鏈共享體系。
當實體商家紛紛轉戰線上時,作為互聯網企業的電商也閒不住了,競相向線下擴張。作為國內最大電商的阿里集團,從7月起天貓啟動了家裝O2O項目。9月初,支付寶POS機正式投放使用。雖然“雙十一”遭遇以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為首的19家家居賣場抵制,但是阿里集團顯然沒有放棄O2O計劃。11月15日,支付寶與銀泰達成戰略合作,在銀泰全國29家門店推出手機“當面付”。支付寶方面還&&,接下來會跟全國其他知名百貨商場合作。
而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騰訊,8月份已在微信5.0上添加了支付功能,現在已經支持掃碼支付,並且將騰訊地圖和微信打通,打通了O2O的基本環節。目前易迅、噹噹、優酷、蘑菇街、友寶、大眾點評等企業先後接入。微信雖小,但是威力不小,因為現在幾乎中國人的智能手機裏都安裝了這款APP。
實體巨頭向線上伸手,網絡巨頭向線下蔓延。那麼,O2O到底是他們妥協的結果,還是雙方廝殺的新戰場?
巨頭嘗試O2O難言順利
在微博上,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很多網民開始理解O2O。即一位賣煎餅的大嬸在微信上開通預定業務後,生意一下子火爆了許多——這就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魅力。
實際上,O2O也並非新概念。艾媒諮詢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O2O市場研究報告》就指出,現階段中國O2O的發展典型就是團購,大多采用“電子市場+優惠到店消費”,這正是中國消費者所熟悉的模式。只是現在O2O對象改變了,從餐飲、電影票等服務業擴大到多種類商品,例如家電、家居或者服飾。這些新領域也正是巨頭們爭奪的市場。
但是,目前各家巨頭嘗試O2O都難言順利。以蘇寧為例,就在10月底公布的三季報中,儘管蘇寧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但是凈利潤卻同比下滑超過80%。蘇寧在財報中也坦承,線上線下的同價策略讓毛利率降低1/5,而物流基地的建設,也增加了成本。顯然,蘇寧O2O轉型的決心是堅定的,但代價也是不小的。
與餐飲、電影、KTV之類的服務業O2O不同,商品的O2O就要面對線上線下不同價。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購之所以誘人,正是由於它省去了傳統賣場的進場費、運營費、促銷費和“提點”,這部分成本佔到商品成本的近三成。
對上網銷售的實體賣家來説,若在線上不降價,和其他電商比就沒有競爭力。如果選擇降價,那又會衝擊門店銷售。面對兩難,不少商家選擇線上線下差異化銷售,各不干擾。國美在2012年就嘗試過“線上比價、線下下單”,但很快就選擇放棄。
蘇寧的極端之處在於,提前將線上線下同價,倒逼自己尋找求生之路。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2012年就曾&&“線上線下遲早同價”,近日又公開&&“線上線下同價致虧損在預料中”。蘇寧背水一戰決心可見一斑。
在實體門店苦苦向O2O轉型時,網絡巨頭的發展之路也阻力重重。儘管“雙十一”中電商的魅力再次震驚業界,但是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仍指出了電商的兩大軟肋。首先,傳統純電商&&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戶信息不對稱,不能滿足消費者立體式購物體驗的需求,無法全面服務商戶、培育品牌;其次,在中國至今仍沒有盈利的B2C獨立電商企業,依託&&的網上商戶,超過80%也是虧損的。
此外,純電商&&業務對於産品品類也有限制。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宋陽指出,對於電商而言,目前只有服裝和3C的滲透率達到15%到20%左右,其它産品的滲透率還是很低的。數據顯示,2012年天貓的整體銷售額中,超過1/3是來自服飾銷售。而京東商城也是憑藉3C銷售成為國內第二大B2C電商&&。
萬擎諮詢CEO魯振旺認為:“天貓在發展中也遇到了瓶頸,比如大品牌開始不在線上大力度打折銷售,對電商&&重視程度在下降。其次是中高端品牌對電商&&的價值越來越大。所以天貓開展O2O,嘗試變化。”
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也&&:“天貓做O2O也是有意為之。因為天貓的利潤來源以傳統企業為主,而不是網絡品牌。為了讓更多傳統企業入駐,天貓只能開始做O2O。但是天貓的短板在於沒有實體門店,因此開展O2O更多依賴與實體門店合作,可實體店顯然也不想接受天貓主導的O2O。”
在“雙十一”抵制天貓O2O合作的傢具賣場居然之家,其網上商城也在11月11日上線。可見,居然之家拒絕天貓不等於拒絕O2O。
即使與天貓戰略合作的銀泰,也不是無為而治。獨立觀察者劉琪認為,銀泰已經在低調測試線下會員的信息採集與個性化推薦,希望打通雙線數據。此外,銀泰旗下門店計劃在年底完成WIFI覆蓋鋪設。在線上,銀泰也將電商作為事業部獨立出來重點發展。不難看出,銀泰已經在為自己的O2O鋪路。
因為線上太強勢,所以反遭線下商家拒絕,天貓的窘境也體現了電商發展O2O的難處。
未來充滿各種可能
業內人士認為,O2O似乎是誰都想做,可誰也暫時沒做好的領域。但是,正因一強獨大格局尚未出現,所以未來也充滿各種可能。
對於線下門店的發展,魯振旺認為:“O2O必須以實用為主,不能過於追求技術、手段的先進性而劍走偏鋒,對於傳統零售商和服務商來説,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才是核心,一切技術都是手段,不能反過來。”
同時,魯振旺也承認,推進O2O對實體店也很難一蹴而就:“O2O的核心不是簡單的技術或軟體,而是線下零售的供應鏈、營銷和服務變革。所以O2O的推進應該分層次、分步驟,一下子搞得太複雜往往沒法推進。”
反觀美國,比較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中,有一些就是百貨商場的網上商場。例如沃爾瑪和JCPenney。
對於線上企業如何發展O2O,大眾點評網CEO張濤則公開&&:“如果一家公司從信息供應角度出發,逐漸介入到交易環節,再越來越深度地介入交易,變成一個交易&&的話,最終的&&價值就會成倍增加。”
可是知易行難,大眾點評網在服務業O2O成功的經驗,能否被其它網站複製到商品還有待觀察。所以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線上線下資源都很過硬的公司幾乎沒有,所以,離O2O的大規模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