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智能戰略陷入戰術叢林
2013-12-03   作者:記者 傅勇/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最近,許多知名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戰略,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互聯網電視、物聯網冰箱、智能空調等新産品。隨着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趨勢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家電設備智能化將沿着怎樣的軌道演進?家電企業的經營模式又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家電産品的智能化還沒起步

  《經濟參考報》: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智能家電産品,如可以自動做飯的智能廚房,用手機微信、微博控制的家電等,您怎麼看待家電設備的智能化與互聯互通
  羅清啟:現在的智能家電僅是一個表象,即每個個體的智能化,原來家電是一個個被動的機器,現在變成了自動化的機器,但這些機器還是孤立的,無法形成聯動效應。未來應該是智能設備的網絡化,它們能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多&智能設備聯網産生的價值遠大於每台設備價值的疊加,從這個視角來看,家電設備的智能化還沒起步。
  更為重要的是,未來家電設備的“智商”可以通過雲數據不斷學習並持續提升,它們將像人一樣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可以不再依賴人的設定更好地、自發地為人類服務。這樣一來,設備將替代人的大部分工作,人與設備的關係將發生人類社會誕生以來最徹底的顛覆,人不再受設備的束縛,人的工作是為機器設備創造工作。

  碎片化的方案用戶不買賬

  《經濟參考報》:家電巨頭和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其智能家居方案,但消費者購買家電産品時基本不可能都是一個品牌,如何看待這一市場矛盾?
  羅清啟:今後家電設備之間肯定是互聯互控互通的,不管是哪個品牌怎樣的設備,但目前的狀況是,如果消費者想要實現家居設備的全部智能化,就只能選擇某品牌的整套方案,所以消費者要換就得換一整套,成本太高。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産品,但它們卻無法互聯互通,實際上每個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諸侯國”,消費者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和目前各品牌的孤立方案之間存在顯著矛盾,所以每個品牌基於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實為畫地為牢,只關注自己能做什麼,而忽視消費者需要什麼,這一現狀使目前市場上各智能家居廠商的産品很難落地。智能家電行業需要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台,為各品牌産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搭建一個橋梁,保障不同品牌的産品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同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智能戰略陷入戰術叢林中

  《經濟參考報》:大多數企業在推廣智能家居産品,也有少數企業致力於搭建兼容各品牌的平台,比如長虹的IPP服務,如何看待這類開放性的互聯網平台
  羅清啟:各品牌的智能家居産品和開放性平台就像是造車和修路一樣,前者只管造車,但是沒有路,有了車也開不動,而後者是修路,有了路之後,各種各樣的車都可以跑。搭建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可以把原本相互割裂的各品牌的産品並聯起來,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的方案。一方面,消費者無需再費神去想家裏的空調和冰箱不是一個品牌要怎麼辦;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加速研發,行業內的新産品、新品牌通過這個平台走向千家萬戶,智能家居市場的潛力才被發掘出來。
  從戰略角度看,長虹的IPP是在為孤立的産品修一條“高鐵”,促進智能産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與只顧低頭造産品的企業不同,長虹是在締造一個格局。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其他品牌的産品是負債,因為搶了自己的市場份額;而對長虹來説,其他品牌的産品同樣是資産,因為它可以通過IPP將其運營起來。這樣一來長虹運營的對象不僅是自己的産品線,還包括其他品牌的産品線,長虹因此成為一個運營平台,這是IPP巨大的隱性價值所在。

  成不了數據型企業將被淘汰

  《經濟參考報》:傳統互聯網連接電腦,移動互聯網連接智能手機,這兩者都對行業發展模式帶來了顛覆性影響,現在家庭互聯網要連接所有家電家居,這將給家電行業的運營模式帶來什麼變化?
  羅清啟:原來家電企業把産品賣給消費者交易就結束了,但産品變成接口之後,家電企業把産品賣出去只是交易的開始。硬體變為收集並出售數據的端口,企業出售的産品主體就從單純的硬體變為增值內容服務,獲取收益的周期也從一次性變為持續性,這是家電行業自誕生以來運營模式的最大革命。
  從産業趨勢來看,硬體産品很快就不再是企業的利潤中心,消費者願意買單的是企業基於大數據提供的黏性的、個性化服務,而這種服務正是來源於消費者家庭生活的大數據,所以今後對數據的收集和經營能力成為家電企業向互聯網經濟轉型的首要基礎。家電企業在智能時代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升級為數據企業發展壯大,二是淪為被大數據運營的企業。

  構建生態圈才能生生不已

  《經濟參考報》:智能家居市場被各方看好,互聯網企業、家電企業、運營商等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您認為智能家居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會是什麼?
  羅清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一定是贏家,比如第一個推出智能手機的不是蘋果,但蘋果將它發揚光大並從中獲利最多,因為除了顛覆性的産品,蘋果還圍繞産品搭建了一個完善的生態圈,聚合多方力量不斷優化完善。智能家居行業也是如此,主導行業發展格局的一定是生態圈的構建者,如果企業只有産品規劃而沒有生態規劃,最終只會淪落為生態圈的打工者。
  互聯網時代生態圈模式有兩大定律,即網絡效應和贏者通吃。網絡效應是指當平台的用戶越多,消費者所獲得的用戶價值越大;贏者通吃是指用戶數量最大的平台將主導市場,其他成不了平台的企業將被快速邊緣化。所以,在行業內尚無成熟平台的條件下,提前做好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可以使企業具備先發優勢,同時要讓平台像磁鐵一樣具備持續的吸引力,這樣企業才能將聚合的流量轉換為主導行業的力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智能電視操作系統評價細則發布 2013-09-24
艾力斯特:試水智能按摩椅 2013-09-13
能帶人走路的智能手杖 2013-09-11
[視點]智能時代家電業需擺脫硬體思維 2013-09-10
蘋果三星“不作為” 國內智能電視“摸着石頭過河” 2013-09-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