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甘來”。繼2009年和2012年兩次衝擊資本市場失敗後,金浦係郭金東、郭金林控制下的南京鈦白迅速轉向瀕臨退市的*ST吉藥,於2013年7月成功借殼上市,並改名為金浦鈦業。
4個月後,郭氏兄弟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總額高達9.56億元的定增,而公司目前的總資産才10.43億,相當於再造一個金浦鈦業。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金浦鈦業推出的8萬噸鈦白粉定增項目可謂疑點重重,與一家名為江蘇金浦北方氯鹼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密切相關。
“現在還只是預案,真的要過會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算拿到批文,能不能順利募集到錢,還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上海一位券商人士&&。
定增9.56億畫餅
金浦鈦業前身為南京鈦白,作為金浦集團旗下的重要資産之一,其多年來都在謀求登陸資本市場。
2009年12月,ST鈦白現中核鈦白開始資産重組,擬通過資産置換、定向增發等方式收購金浦集團及其關聯方所持有的南京鈦白100%股權、南京石化100%股權以及金浦地産100%股權。然而,因受房地産市場調控影響,此次重組最終流産。
2012年3月,金浦集團又找到ST聯華,擬注入南京鈦白100%股權。然而,因為在重大資産重組方案的一些具體問題産生了分歧,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此次重大資産重組。南京鈦白的上市之路再次遇阻。
2012年年底,金浦集團很快就找到了南京鈦白新的借殼目標*ST吉藥。彼時*ST吉藥正面臨退市的危機,因此雙方可謂同病相憐,一拍即合。
根據公告,*ST吉藥先將持有的全部資産和負債以1元對價出售給公司第二大股東金泉集團,再以6.6元/股向金浦集團、王小江和南京&柏投資管理諮詢中心發行1.48億股,合計9.8億元收購南京鈦白100%股權。交易完成後,金浦集團以46.16%的持股比例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從醫藥變成鈦白粉生産和銷售。
2013年7月26日,南京鈦白借殼全部完成,並改名為金浦鈦業。僅僅4個月,公司就發布鉅額定增方案。
11月24日晚,金浦鈦業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以不低於9.75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9807萬股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9.56億元,其中6.96億元用於徐鈦年産8萬噸鈦白粉(硫、鈦一體化熱能利用)搬遷一期項目,以及2.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金浦鈦業董事會認為,徐鈦年産8萬噸鈦白粉(硫、鈦一體化熱能利用)搬遷一期項目完成後,將擴大公司高端金紅石型鈦白粉産能,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為公司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徐州鈦白達産以後,公司可能會考慮南京鈦白的生産轉型,把重點都放在銳鈦型鈦白粉上,而徐州鈦白全部生産金紅石型鈦白粉。“目前南京鈦白的生産線是在金紅石和銳鈦之間轉換的,但是這個轉換是要花成本和時間的,如果把南京鈦白和徐州鈦白分開生産的話,這樣可以節省成本,節省生産時間,這樣産品的生産流程就更加清晰。”
“這個項目將是江蘇地區最後一個硫酸法的鈦白粉裝置,因為江蘇下了一個文件,説新的硫酸法鈦白粉裝置已經不批准用地了,這樣的話等於新的硫酸法基本上就不批准了。這個項目完成以後金浦鈦業總共的産能將達到30萬噸,規模可能達到國內前5名。”一位鈦白粉行業的分析師&&,“從産品質量來看,目前金浦鈦業的産品品質,相對四川龍蟒、山東新佳、寧波新福等3家公司還有一定的差距,徐州的鈦白粉投産以後出來的産品也將達到行業龍頭四川龍莽的標準,公司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和地位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但是,實際情況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金浦鈦業預計,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産8萬噸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30萬噸硫酸和25萬噸硫酸亞鐵生産能力,項目完全達産後正常年份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11.11億元(不含稅),凈利潤1.14億元,這相當於金浦鈦業201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4倍和1.73倍。
在投資6.96億元建設8萬噸鈦白粉項目的同時,公司還將配套融資2.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因為最近鈦白粉的市場企業之間競爭也很激烈,不管是公司的日常運營還是産品研發也都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包括和國外公司合作的納米級的鈦白粉技術,也是需要投資的。”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而且今年的鈦白粉情況也不是特別好,就是2013年來看,整個鈦白粉市場也不是很景氣,企業也是有一定的資金壓力的。”
8萬噸鈦白粉項目之謎
理財周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此次定增建設的徐鈦年産8萬噸鈦白粉(硫、鈦一體化熱能利用)搬遷一期項目,歷史頗為複雜,迷霧重重。
金浦鈦業的控股股東金浦集團在徐州還有一家名為“江蘇金浦北方氯鹼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氯鹼)的全資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北方氯鹼前身為徐州市電化廠,公司原位於徐州市鼓樓區孟家溝,註冊資本3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李金玉,其主要産品為離子膜燒鹼、聚氯乙烯樹脂、液氯和氯乙酸等。2007年1月北方氯鹼整體改制,其國有産權轉讓給金浦集團,但是金浦集團接手後,該公司徹底滑向了深淵。
曾經在北方氯鹼工作的王先生&&,金浦集團買下北方氯鹼以後,原先説要投資30億,建成蘇北地區最大的化工龍頭,但是最後僅投資不到一個億,不但沒有建成龍頭,反而不斷裁員,最後就倒閉了,工人們對此怨聲載道。
“我們以前是一個挺大的廠,有兩千多人,後來金浦買了以後一直在裁員,裁得只剩幾百人。後來就徹底停工了,然後就有很多工人去鬧事。因此,他們承諾先上這個鈦白項目,讓工人再回去。”目前尚在北方氯鹼挂職的許小姐&&。
也就是説,金浦鈦業上馬8萬噸鈦白粉項目的動機,並不單純。
一位了解南京鈦白的人士還稱,兩年前南京鈦業從北方氯鹼手中收購了8萬噸鈦白粉項目,收購價達數億元,包括一部分擔保貸款。原本北方氯鹼有能力建設該項目,但是因為郭老闆需要在其他地方投資,不得不如此。不過,關於此次收購的詳情,該人士並未透露。
為此,理財周報記者致電金浦鈦業董秘湯巍,她否認了前述定增項目收購自北方氯鹼,並且指出,徐州鈦白是南京鈦白於2010 年 11
月出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與北方氯鹼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理財周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申請上市企業環境保護核查技術報告》卻顯示,徐州鈦白和北方氯鹼並非毫無關係。該報告顯示,“徐州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
201011月,前身江蘇金浦北方氯鹼化工有限公司”,“為響應徐州市政府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的號召……決定對金浦北方氯鹼公司實施搬遷轉型發展,將位於鼓樓區孟家溝的北方氯鹼公司廠區整體搬遷到賈汪區化工産業園內,原有廠區全部關閉停産。”而賈汪區化工産業園,正是前述8萬噸鈦白粉項目建設用地。
郭氏兄弟的資本騰挪術
金浦鈦業的實際控制人郭金東和郭金林,覬覦資本市場多年,但是屢遭失利。
作為郭氏兄弟試水資本市場的排頭兵,南京石化於2006年和2008年連續兩次衝關IPO,但均遭慘敗。2010年1月,郭氏兄弟把金浦集團旗下三塊資産南京鈦白、南京石化和金浦地産3家企業集中在一起,打包重組借殼ST鈦白。由於當時地産再融資政策暫停,再遭失敗。
此後,郭氏兄弟便將上述三部分資産分拆上市。2012年7月,已改名為金浦新材料的南京石化,第3次遞交IPO申請。目前,該公司正在擬IPO企業中排隊。
有分析認為,該公司股權上的硬傷,即在其註冊資本變更中郭氏兄弟投入的2980元資金全部來源於南京石化,或許是導致其屢戰屢敗的原因。
而南京鈦白則因借*ST吉藥的殼,趕在南京石化前上市,成為郭氏兄弟控股的第一家上市企業。儘管如此,南京鈦白的問題依然不少。
從盈利能力來看,南京鈦白的盈利能力並不強,而且非經常性損益佔比很高,2010年、2011年及2012年1至9月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佔凈利潤的比例分別達85%、26%和33%。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許多關聯公司,尤其是房地産公司從南京鈦白拆借資金,南京鈦白因此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二是由於歷史上存在搬遷重建等情況,南京鈦白因此獲得較多的補償或補貼款。
非經常性損益佔比很高的情形,還延續到公司借殼上市以後。201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60.72萬元,其中非經常損益高達2506.04萬元,佔凈利潤的比重達38.20%。
而且,南京鈦白的污染問題積重難返。早在2006年,南京鈦白就因污水排放污染了秦淮河而被勒令停産整改,當年10月南京鈦白不得不啟動搬遷程序;2010年,南京鈦白因處理後的廢水總氮氨超標和污水處理裝置産生的污泥未按規定處理,兩次被罰款;2012年2月,又因為生産廢渣露天堆放未採取有效防揚措施被罰款。此外,在國家環保部和南京市環保局的各類環境整治、監控名單中,南京鈦白屢屢上榜。
在安全生産方面,公司也存在嚴重的問題。2013年10月29日,南京鈦白位於廠區的四車間電石渣乾粉料倉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兩人表皮擦傷。截至目前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但是公司仍未公布事故原因和損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