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化粧品界的龍頭老大,許多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國際品牌。的確,在國內的化粧品市場,國際大牌佔據大半江山,嚴重擠佔了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隨着科研、營銷、品牌運營能力的加強,國産化粧品正在加速趕超國際大牌,未來有望扭轉這一不均衡的市場局面。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化粧品市場一直保持20%左右的快速增長,2012年市場規模為963億元。日前發布的中投顧問行業報告指出,我國化粧品總體消費水平已超越歐盟、日本,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化粧品第二消費大國。並且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消費水平較低,還存在相當大的市場消費潛力,這無疑給化粧品企業帶來很多發展機會。
巨大的商機吸引了國際品牌紛至沓來。在化粧品行業,國際品牌一直是本土品牌的強勁競爭對手。近年來,國際品牌通過收購國內品牌來實現渠道滲透,打開中國市場,中國化粧品市場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有專家指出,從行業格局上看,本土企業僅佔據約30%的市場份額,且整體多而不強。
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化粧品消費市場“崇洋媚外”的歷史有望被改寫。儘管國際品牌的擴張態勢咄咄逼人,國産化粧品似乎逐漸找到了逆境求生的變革之道。近年來,國産化粧品不斷加大科研力度,優化市場營銷策略,提高品牌認知度和信賴度,逐漸培育出一批能與國際品牌分庭抗禮的國産品牌。有統計報告指出,儘管國際品牌佔中國化粧品市場的份額仍處於主導地位,但國産品牌發展很快,近幾年的增速已經超過外資。
在這場國産化粧品的變革中,科研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伽藍集團研發中心總監曹平&&,長期以來,研發力度不夠和品牌後勁不足是民營化粧品企業的劣勢。但近年來,許多國産品牌已逐漸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道理,一改往日大打價格戰的營銷策略,紛紛轉而將重點轉移至産品的研發力度上,以謀求從根本上突破發展瓶頸。如伽藍集團每年的科研投入超過5000萬,同時聘用資深科研人員,並與海外的研發機構開展合作,其最新研發的“3D皮膚模型”“航天科技”“60種科學驗證”三大科技成為行業內的領先科研成果。
曹平&&,如今的化粧品市場正朝着細分化、多功能集合以及特殊産品專業化等趨勢發展,本土企業越來越重視消費者的多樣化和差異化需求,因此技術研發更注重提高産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穩定性,並加大了從基礎研究、測試方法、到産品開發等多方面的科研力度。此外,本土企業由於更了解本國消費者的膚質以及對化粧品功效的需求,因而對消費群體目標和産品定位更準確,這一先天優勢加上不斷加大的科研力度,正逐漸成為推動國産化粧品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然,國産化粧品要想突破洋品牌的“重圍”,不可能一蹴而就。據悉,在發達國家,最大本土企業佔本國化粧品市場的份額在15%-25%之間,而中國只有2%,因此國産化粧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曹平&&,國産化粧品與國外化粧品的産品質量和品牌認可度之間的差距日益縮小,民營化粧品企業的機會正在擴大。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前瞻性的市場判斷,以及不遺餘力的投入研發將推動國産品牌進一步發展。本土企業只有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認真發展科研,才能推動中國化粧品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本土化粧品的質量,提高本土化粧品的品質與科技含量,使中國品牌真正成為主場作戰,崛起為世界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