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月29日&&,證監會已修訂併發布《證券公司年度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正在對券商設立審批監管政策作統籌研究,將根據資本市場與證券行業的發展需要予以改革完善。此外,正與有關部門推進制定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政策,並已取得積極進展。
近日媒體報道了上海基金公司5人被監管部門帶走調查。張曉軍回應稱,證監會已經核實,作為行政執法部門,在辦案中並無所謂“帶走”當事人的情況。根據交易所核查發現的線索,證監會對個別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與部分賬戶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情況進行調查,目前相關案件仍在調查過程中。
此前證監會曾&&正在對昌九生化及威華股份相關問題進行核查。張曉軍透露,證監會仍在對相關問題進行核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跨界經營受到市場關注。張曉軍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上市公司依法變更經營業務範圍屬於自主決策行為,證監會對其信息披露行為進行監管。如公司股價大幅上漲達到股價異動標準,交易所將督促其及時澄清,督促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披露信息。
談及開放券商牌照事宜,張曉軍&&,自1998年券商監管職責由央行移交證監會以來,除信證分業、財政轉制、風險處置、外資參股、業務剝離等原因外,證監會沒有批設新的券商。隨着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的深入推進,證監會正在對券商設立審批監管政策作統籌研究,將根據資本市場與證券行業的發展需要予以改革完善。
今年9月五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在中金所掛牌交易。目前已有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參與交易。張曉軍透露,證監會正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制定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政策,並已取得積極進展。他&&,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是國債期貨市場流動性充裕的重要保證,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利用國債期貨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這些機構的參與將有利於市場流動性的逐步提升。
張曉軍指出,近年融資融券、轉融通、股指期貨、證券經紀人等券商新業務陸續推出,資産管理等原有傳統業務向多元化、複雜化快速發展。為提高券商信披的相關性、準確性,證監會日前修訂了券商年報內容與格式準則,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準則修改的主要內容為:梳理券商相關信披規範,明確公開發行證券的券商應在執行本準則的同時,還需遵守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披有關規定;未公開發行證券的券商應按照准則要求編制並向證監會報送年度報告。
修訂後的準則特別明確,未公開發行證券的券商應遵從《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按照准則中“公開披露信息”章節要求,編制向社會披露的公司信息,並連同審計報告和不含附注的財務報表,通過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向社會公開披露。
準則明確,券商應以合併報表數據口徑為基礎編制年度報告,有利於年度報告更充分的反映券商整體經營情況和風險特徵。準則還以標準化表格的形式統一了券商財務報表重要項目附注的披露格式;對會計政策的披露提出了原則性規定,同時對部分重要業務會計政策的披露提出具體要求。
證監會日前公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申報材料的數量和格式要求。張曉軍介紹,證監會決定減少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的書面申報材料,從受理到落實重組委意見的四個環節僅保留2份書面材料備查和存檔,其他材料報送電子版,以切實減輕並購重組行政許可申請人的負擔。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研究簡化並購重組行政許可申報材料並及時對外公布。
新加坡交易所日前發布公告稱已與證監會合作為中國企業搭建直接上市框架,鼓勵中國企業赴新上市。張曉軍透露,新交所於10月致函證監會,希望就我國境內企業赴新加坡直接上市事宜加強合作,並計劃於近期發布相關公告,進一步明確我國境內企業到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程序及基本要求。證監會復函&&支持新交所建立我國境內企業赴新直接上市相關機制與制度安排。
張曉軍&&,證監會支持境內企業在符合上市地上市條件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證監會願與包括新交所在內的境外交易所、監管機構就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直接上市事宜進一步加強合作,為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