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信託和麥肯錫諮詢公司28日聯合發布2013年中國信託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在五年的迅猛發展後,信託行業現有的業務模式不可持續,其中88%的收入來源面臨不確定性。如果中國持續放鬆非信託金融機構對於信託業務的介入,目前貢獻了全行業39%營收的通道業務將在五年內走向消亡。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1月,首批11家試點銀行已經成功發行100億元銀行資産管理計劃。雖然此次試點規模較小,對信託通道業務影響有限,但是此類業務的全面推廣只是時間問題。信託業務去通道化將成為必然趨勢,而這將使當前全行業收入的39%逐步消失。 與此同時,私募投行是一個高波動性的業務,若作為信託公司的單一主業,將面臨很大的挑戰。目前市場上,與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等傳統融資途徑相比,信託貸款的承銷門檻較低。再加上信託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産及地方融資平台等高風險領域,若出現經濟下行周期,這類貢獻了信託業收入49%的投行業務將有可能受到極大衝擊。 對此,一不願具名的信託資深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短期內,券商資管計劃和基金子公司的發展將持續壓縮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上的市場份額和費率。中長期來看,銀行將可以直接運用信託的法律形式設計理財産品,從而繞過所有通道,導致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完全消失。 該報告還指出,在傳統資産管理領域,已經有眾多規模大、成熟度高的基金和證券公司在展開激烈競爭。而信託公司對於開展資本市場的相關業務涉足尚淺、經驗不足。反觀另類資産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領域,整個中國市場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預計將會在未來十年中高速發展。目前這兩個領域中的從業者規模較小,分散度高,為信託公司提供了發展空間。 報告進一步分析稱,儘管未來在另類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會有諸多競爭對手,信託公司具備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有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價值主張。另類資産管理和個人財富管理在信託公司收入中的佔比還很小(分別約為3%和9%),上升的空間還很大。 不過,對於未來信託業從傳統重投行業務和通道業務,轉型為另類資産和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報告直言,信託公司的轉型除了內生式的變革之外,也需要有一個市場化的、開放式的政策環境。 麥肯錫全球董事徐軍&&,信託行業面臨轉型危機,在明確轉型方向的基礎上,還要盡快建立一系列轉型經營能力與平台,並配以監管環境和行業形態方面提供的優越外部土壤,信託業可以期待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