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信託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據媒體報道,近日,江蘇首單土地流轉信託項目落戶無錫。此前不久,全國首單集體土地經營權信託落子安徽宿州。有消息表明,另有一些信託公司也在積極推動中。
網民認為,金融資本將加速農地流轉,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多重利好。但同時,也面臨土地財産權如何集中、如何解決參與各方的回報要求、如何化解各類風險等多重難題。有網民建議,政府應逐漸退出,給農民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避免以“流轉之名”行“徵地之實”。
加速土地流轉
據媒體報道,10月中旬,中信信託發布公告,中國首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託計劃已經正式成立,目標土地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土地,首期産品涉及的流轉土地面積達5400畝。另有媒體報道稱,11月7日,“北京信託 土地信託之無錫桃園村項目”在江蘇無錫落地,該項目採取“土地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的雙合作社設計。
“這意味着金融資本向農村的深度滲透。”網民“財訊直通車”指出。不少網民認為,金融資本將加速農地流轉,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多重利好。
網民“皂君廟喜哥”稱,農民集體所有農用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託是個方向,一方面加快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另一方面使農民可以分享農業産業化帶來的增值。網民“口輕漂漂”也&&,土地流轉信託項目的啟動預示着土地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將有利於最廣大的群體。
潛在風險仍多
在一些網民看來,土地流轉信託仍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
網民“愛美收聽d寶貝”説,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信託從設立到運作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信託公司也不具備成為農村土地資産經營專家的潛質,看似有較大發展空間,但非市場化運作的特質,讓人對其前景難以樂觀預期。
“第一個難題就是土地財産權的集中問題。”網民“楊遴傑”稱,中信信託採用的是由政府出面歸集農民承包權的方式:政府統一與村民簽字,把承包權集中到自己手中後,再流轉給中信信託,這難免引起大家對其中可能存在的政府使用強制力的猜測,而且使得整個流轉程序更複雜,牽涉的主體更多樣,政府作為一個主體夾雜其間,未來的成本、收益、風險的計算與分配就更為複雜。但是不由政府來歸集,讓企業一家家地談,光是談判成本就會讓企業知難而退。
他指出,土地流轉信託還面臨農業的低收益如何解決參與各方的回報要求,以及各類風險如何化解等難題。而在十多年的信託期間,遇到城市擴張或者某些工程佔用,導致流轉土地被徵收的情況,如何處理各方收益問題也成為潛在的大風險項。
避免行“徵地之實”
網民認為,當前金融資本下鄉熱潮涌動,土地流轉要切實尊重農民意願,避免以“流轉之名”行“徵地之實”。
網民“江水寒”認為,農民土地流轉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且必須有利於農民基本生存和保障,再不能讓權力腐敗鑽政策空子。
還有網民認為,政府應當逐漸淡化直至退出土地流轉中的推動角色,把自主選擇權還給農民。網民“金融的金”説,在土地流轉這樣一個市場化行為中讓地方政府過多參與,不符合改革的方向,也很有可能使土地流轉信託換湯不換藥,重回老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流轉中的各種矛盾。信託公司介入土地流轉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各方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因此可以讓土地流轉在更加公平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