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東煤炭集團沉陷區變身生態林
2013-11-18   作者:朱萌 劉軍 李強 劉海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站在高高的山崗上,放眼望去,一片蔥蘢——這是現在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大柳塔煤礦採煤沉陷區生態經濟林示範基地的景觀。難以想象,曾經的這裡是黃沙覆蓋的荒蕪之地。
  採煤沉陷區是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共性難題。大柳塔煤礦在煤炭開採為國家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形成了近60平方公里的採空區。該採煤沉陷區地貌為固定、半固定沙丘,原生植物群落單一,以沙蒿為主,蓋度僅3%-11%,土壤風侵嚴重,採煤塌陷對地表土壤結構、含水率與植被有一定的影響。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神東煤炭集團在樹立“産環保煤炭,建生態礦區”理念的指導下,致力探路打造治理沉陷區的“樣板”,從“三期”治理入手,創新了“三圈”治理的模式。 
  “三期”治理和“三圈”治理一個是從時間角度入手,一個是從空間層面分割。“三期”治理是遵循生態演替規律,建設生態防護林與經濟林體系。具體分為採前防治、採中控制和採後建設三個時期。採前防治即在開採前對區域流動沙地與水土流失區進行全面治理,增強區域生態功能,使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抗開採擾動的能力;採中控制即在開採過程中創新綠色開採技術,最大程度的減輕開採對地表生態環境影響;開採之後則建設生態經濟林基地,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為當地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融合。
  “三圈”治理是從整體上控制區域風沙危害與水土流失,分層次建設防護體系。具體分為中心美化圈、周邊常綠圈和外圍防護圈。中心美化圈即對礦井工業廠區與集中生活區進行園林化建設;周邊常綠圈即對礦井周邊水土流失嚴重的山體,營造喬灌結合的水土保持常綠林,控制水土流失,形成礦井周邊常綠景觀林;外圍防護圈即對礦井外圍大面積的風沙區和水土流失區,營造草灌喬相結合的立體防護體系,整體遏制區域性風沙危害與水土流失。大柳塔煤礦採煤沉陷區生態經濟林(沙棘)示範基地是治理採煤沉陷區和生態環境恢復的第一次大膽嘗試和探索,目前也成為了神東採煤沉陷區的樣板工程。
  神東環保管理處水保監測站劉海平介紹:“沙棘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大量萌蘗枝快速覆蓋沙地,生態修復效果極為顯著,這也是選擇這一品種的主要原因。”為了把沉陷區治理做成一個生態工程,神東與國家水利部合作,對沙棘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對不同植被蓋度、不同沉陷條件下沙棘成活和生長情況進行觀測,並總結形成提高沙棘成活和生長的技術。同時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陜西省水土保持局兩家單位共同合作,建立了微生物復墾示範基地以及長柄扁桃示範基地,通過技術研究,確保苗木成活率,進行生態建設恢復地質環境,形成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方案。
  從2006年開始,神東為大柳塔煤礦採煤沉陷區投入資金2910萬元,治理面積達15平方公里,僅2013年,就投入資金900萬元。神東環保管理處以“開採一次性煤炭資源,營造永續利用的生態資源”為目標,立足煤炭産業,恢復生態環境,發展環保事業的同時,無償為屬地村民提供了生態經濟産業發展基礎。目前,披上綠裝的15平方公里採煤沉陷區,共栽植沙棘、野櫻桃、紫穗槐等約200萬穴,沙棘種植成活率也從2006年的30%-70%提高到現在的95%以上。
  如今,走進大柳塔煤礦採煤沉陷區,植被蓋度已由開發前的3%-11%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大部分沙棘也已經開始挂果,在這片採空塌陷區上形成的再續綠色資源經濟效益也已顯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神東煤炭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 2013-10-14
國內最大瓦斯抽放泵站在神東煤炭集團投用 2013-10-14
神東煤炭強化成本管控力保利潤最大化 2013-09-16
神東煤炭集團單日生産外運創多項新紀錄 2013-09-09
神東煤炭集團讓採空區農牧民安居樂業 2013-08-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