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是賽車競技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原意是指老練的賽車手往往利用賽道拐彎超越對手,因為彎道超車比的更多是信心和技巧。
經濟危機下的中國煤炭工業,“黃金十年”再難尋覓,正處在轉型升級的“彎道期”,産業重新布局,企業重新洗牌,新機遇不斷涌現。以煤炭為主業的冀中能源也不例外,這個看似年輕的世界500強企業,旗下的峰峰集團、邯礦集團、井礦集團、張礦集團都是國內著名的老煤炭基地,也都飽受資源枯竭、産業集中度高等“骨質疏鬆”症帶來的困擾。對於他們來説,利用彎道期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無疑是破解制約發展的一劑良藥。
在參觀中,筆者不斷感受到種種轉變,冀中能源已從做大做強重視擴張轉變為做強做大注重轉型。董事長王社平告訴筆者,形勢越是困難,越能考驗國企自主增長的能力,直線加速無法超越,那麼我們就採用彎道超車,“這種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之道作用很是明顯。”他説,在眾多企業仍掙扎於泥潭,冀中能源已經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截至10月25日,原煤産量實際完成1.0856億噸,精煤完成2707萬噸。前三個季度,銷售收入完成1588億元,利潤實際完成11.8億元,繼續在河北省屬企業中領先。
“一噸原煤都不能少……”
11月1日,這已經是崔海昭來到冀中能源黃沙礦的第三天了,“再&&不到煤炭只能趕緊回去了,連吃喝帶住店花了小一千塊,賠了……賠了……”
崔海昭在河北魏縣回隆鎮開了一個民用煤場,每到冬季採暖季節,他的煤場就會紅火起來。照例,他也會想方設法趁着這個時候多進一些煤炭,“往年,就憑冬季這四個月,掙下個五、六萬塊錢兒不成問題。今年不知咋了,礦上一噸煤都不往外賣!”&&了好幾個礦,都是這種情況,這讓原本打好算盤的他徹底落了空。
煤礦不賣煤,這可真是新鮮事,也撩撥了太多人的神經。帶着疑問,筆者來到了黃沙礦。
面對質疑,黃沙礦技術員衛蘭發出了一連串爽朗的笑聲,“怎麼會不賣煤,是不賣原煤而已。”據她介紹,礦上開採的主要是2號煤層優質肥煤,這種煤灰分低、含硫少、發熱量高,是鋼鐵、電力、化工等行業的搶手貨,“原煤只有入洗深加工,才能符合上述行業的使用要求,入洗後的原煤身價也是翻了番兒往上漲。所以啊,一噸原煤都不能少,全部入洗!”
衛蘭説,這得益於冀中能源施行的“精煤戰略”。以往,冀中能源有一大部分原煤銷往民用燃料煤市場,淡旺季價格波動明顯,經濟效益不高。而精煤市場相對穩定,經濟效益、産品附加值相當可觀。經過對客戶的深入走訪和大量市場調研,冀中能源得出結論,千方百計保證合同電煤供給的前提下,在集團內部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全面實施“精煤戰略”。從2008年開始,陸續對所有洗煤廠進行擴能技改,現已經具備煉焦原煤全部入洗、所有動力煤全部上加工手段的能力。同時,還延伸了“精煤戰略”內涵,由原來單純的冶煉精煤産品擴大到包括所有無煙精煤産品,相繼開發出燒結煤、噴吹煤、高硫煤等新品種,使需求穩定均衡,産品結構更加合理,擺脫了淡旺季波動的銷售陰影。目前,精煤利潤貢獻率在集團整體利潤中已經突破了80%。
“我們礦還只是生産原煤統一地面入洗,邢東礦從井下提升上來就是精煤。”衛蘭的話讓筆者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驅車百餘公里,筆者又來到邢東礦。跟隨邢東礦動力科霍紅濤,一同來到了800米井下國內首家煤炭洗選加工現場。他指着經皮帶從遠處運輸過來的煤炭説,原煤經過兩級分級篩,被初步分成了大、中、小三種類型,分別進入洗選系統,“煤矸石被分離後,剩下的就是精煤!”
隨行的礦長謝國強&&,這項井下採選技術已被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科技項目支撐計劃。他也為筆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邢東礦年産原煤130萬噸計算,夾雜在煤炭的矸石就有16萬噸,如果不加處理提升到地面,電費、運輸費、洗選加工損耗等各項費用相加足有千萬元。“矸石直接在井下處理掉,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節省了這筆費用,間接提高了原煤的開採效率,相當於直接減少費用1700多萬元,綜合經濟效益每年可增加幾千萬元。”
“每一塊矸石都是寶……”
11月4日14點,又到了邢&礦矸石充填站回料工李學剛收工交班的時間了。每到這個點兒,他就會拿起計算器,對照記錄單上的數字仔細疊加。
李學剛所在的崗位,日復一日重復着同一種勞動:將地面堆積廢棄的矸石通過特殊的管道回填到井下採煤工作面。他所計算的數值,也就是當班向井下運輸了多少矸石。
“在我們這裡,運送到井下的矸石能置換同等體積的煤炭,每一塊矸石都是寶……”李學剛講的煤炭置換,是被業界稱為“矸石充填採煤法”的新型採煤技術,它的發源地在邢東礦和邢&礦。
作為充填採煤的試驗田,開發這種新型採煤技術實屬迫不得已。經過45年的不間斷開採,邢&礦井田內的煤炭儲量銳減,賦存嚴重不足。這對於“因煤而生,因煤而興”的煤礦來講,實是無奈。
“一方面是資源枯竭,另一方面水體下、鐵路下、建築物下等‘三下’壓煤賦存可觀,只是沒有現成的技術去開採。”冀中能源副總經理劉建功説,攻克了“三下”採煤禁區,就不僅僅是延長一個邢&礦開採壽命的問題,全國將會有138億噸的“三下”煤炭儲量可能被釋放。
充填開採項目一開始,就與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密不可分。成本低、材料易取的煤矸石被確定為充填需要的固體原料,井下煤炭生産伴生的矸石不再升井集中堆放,直接用於採煤工作面的充填開採,不足部分取自井上矸石山實施回填。
按照這個思路,邢&礦將煤礦矸石和電廠粉煤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過螺旋給料機到充填鑽孔,利用自重投放到井下,再由皮帶輸送機運送至採煤工作面,利用類似推土機一樣的搗實機構,對工作面充填後的矸石粉煤灰推壓搗實,保證了頂板的相對穩定,保持了建築物下採煤之前的壓力。同時,不斷改造充填工藝,由原來的先出煤、後充填、再搗實的分步作業逐步轉到邊回採、邊充填、邊搗實的平行作業上來。
這種開採模式矸石消耗量驚人,邢&礦僅用兩年時間就消滅了矗立44年、佔地150多畝、120多米高的矸石山,保證了井下巷道頂板不垮落、不下沉,地表不再沉陷,地面建築物的完好無損,更主要的是保護了地面環境。
不只是矸石充填採煤法,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山西冀中能源萬峰礦實施水源熱泵技術、在峰峰集團梧桐莊礦實施保水開採技術、在張礦集團宣東礦實施瓦斯發電等技術,使礦山工程、廢物利用和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礦井只有煤炭産品輸出,無廢水、無廢渣、無廢氣外排”的生産格局,引領了現代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
“實施綠色轉型、建設生態礦山,絕不只是拆兩個鍋爐房,推倒幾個工業煙筒那麼簡單。”在這方面,王社平下了很大決心,“要搞就搞國內首創,要拼就拼國際一流”。據不完全統計,僅綜合機械化充填採煤技術,冀中能源每年就可充填矸石180萬立方米,回收“三下”壓煤近250多萬噸,礦井資源回收率平均達到93.7%,採區工作面資源回收率達98.85%,分別高於國標4.7個百分點和16.8個百分點,年創效超過了10億元。
“産品質量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11月7日一大早,華藥“質量檢查官”王欣明就來到北元分廠進行質量審計,審計對象為該單位的粉針製劑生産線。當發現該廠已將質量風險管理完全落實到日常的生産過程中時,王欣明非常滿意,對身邊北元分廠質量管理人員王曉雯説:“新版GMP實施後,對制藥生産增加了質量風險管理的內容,我們一定要對質量風險管理有足夠的認識。”王曉雯會意點頭。
王欣明又説又教:新版GMP增加質量風險管理的內容,目的是為了控制整個藥品生産過程中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錯的風險,確保上市藥品的質量,保護公眾用藥安全、有效。記者發現,在審計的過程中,王欣明還對該單位其他質量管理人員進行了質量風險管理的簡單培訓。
“質量檢查官”制度,是華北制藥為了確保産品質量,推出的一項新舉措。“質量檢查官”們多由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生産經營調度中心、質檢中心以及子分公司經驗豐富、水平過硬的質量人員組成。這些人員從公司內部、各子(分)公司統一招聘、培訓,不定期對子(分)公司及生産車間實施質量“飛行檢查”,確保藥品零缺陷出廠。
在藥品生産中,華藥始終認為,産品質量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此,他們推行了以質量為核心的“質量差異化”管理,並且從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確保藥品質量穩定。
在華藥新園區新頭孢工廠,筆者看到,每條生産線均排布整齊,生産有序,不同的是,設備銘牌顯示的文字有英文、德文以及日文,“就藥企而言,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先進設備,可降低人為對産品質量的影響。”按照技術員李斌的話説,“提高藥品質量不僅得關注設備等硬體,也得重視軟體。”
李斌認為,軟體方面會稍微複雜一些,需要用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進行日常管理,“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認證,比如當前制藥企業必過的新版GMP認證。”他解釋説,GMP認證的中文含義是“産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如果新版GMP認證無法通過,企業就得關停,而通過認證的話,企業在招標中加分會很高,價格上也會較其他未認證企業高出許多。
目前,華藥通過新版藥品GMP認證檢查的單位已達7家,共獲得新版GMP證書8張。其中,新頭孢成為國內首批通過新版藥品GMP認證的生産線,華北制藥股份公司為全國首家獲得青霉素類粉針劑新版藥品GMP證書的企業。華民公司為河北省首家新版藥品GMP認證單位、首家無菌原料藥新版藥品GMP認證單位,是河北省首張新版藥品GMP證書授予單位,也是從原料藥到製劑藥全産業鏈通過新版藥品GMP認證的單位。
一旁的宣傳部工作人員趙計英介紹説,産品要想進入美國、歐盟等歐美市場,還必須需要通過FDA、COS等認證,這些認證標誌着産品質量是在有效控制中,並且是可信賴的。尤其是通過美國FDA認證後,出口到美國以及一些國家的産品全部免檢,而過不了認證的産品根本就沒有出口資格,“所以非常有利於産品進入國外市場。”
趙計英指着窗外正在裝運頭孢類藥品的集裝箱貨車説,這批藥品將被運往美國進行深加工,而“華北制藥”這塊牌子也隨着過硬的産品聲名海外。“通過運用‘彎道超車’等手段,使華藥在産品質量方面實實在在躍升了一大步”,一舉成為國內首家擁有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工藝技術裝備的新頭孢、新製劑、青霉素、抗腫瘤、生物藥五大新的産業化體系的制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