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蘋果iPodtouch4當U盤、採購天價電腦、採購320萬冊盜版《新華字典》……這些曾經轟動一時的事件,隨着時間的流逝,都已淡出了公眾的視線。然而,包括政府、醫院、高校等在內的公共採購腐敗卻始終“陰魂不散”,讓老百姓“如鯁在喉”。
2012年,我國公共採購規模達到了5萬億元,今年這個數字有望進一步攀升。龐大的公共採購背後是不容忽視的腐敗“溫床”。如何遏制腐敗開出了“藥方”,“用好納稅人的錢”,日前在武漢開幕的全球公共採購論壇上,與會專家開出了“藥方”。
公開透明是“殺手锏”讓腐敗“無處可遁”
公開透明是腐敗的“殺手锏”。專家們認為,增加透明度是促進公共採購健康發展的“一劑良藥”。
“透明度是我們保證高質量公共採購的一個最佳的做法。”聯合國助理秘書長、項目事務署總幹事簡 麥守信説,公布採購的政策、用固定文件的形式披露評價標準、推行電子化採購等,都可以提高透明度,“一個透明的政策,對採購自身也是有價值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民間組織監督官員。”
歐盟委員會國際公共採購司司長伊芙 穆勒説:“透明化能夠使價格更低、性價比更好,也便於操作,杜絕腐敗。”
韓國駐華大使館參讚姜信勉説,透明性和公正性是中國公共採購的重要課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説,對財政預算進行監督是規範公共採購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進一步加大預算公開的力度,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通過預算公開的手段,使公眾有知情權、發揮出監督權。現在中央財政已經公開了,下一步要擴大地方預算公開。
專家們認為,只有保持公開透明才能避免暗箱操作,讓腐敗“無處可遁”。
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結束“單打獨鬥”
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一級採購”,在各級財政部門的管理下,各級政府採購中心“各自為戰、單打獨鬥”,導致採購難以形成規模,同一廠家的産品在不同地區的中標價格差異很大,加大了採購成本,降低了採購效益,也為腐敗留下了空間。截至2011年底,全國縣級以上採購機構達2353家。專家們認為,必須在全國建立統一市場,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
“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實現中國政府採購市場的統一。”白景明説。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採購中心主任劉恒斌説:“必須加快政府採購交易市場和政府採購電子化管理交易平台建設,儘早實現集中採購、機構全部進場交易。”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程遠忠説,歐盟20多個國家通過信息的互聯溝通,實現採購交易的互聯溝通,通過供應商和平台的共享,實現資源共享,帶動了1000多萬家中小企業的發展,值得我們學習。
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有賴於信息化建設。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説,建立全國公共採購電子化平台有助於深化我國公共採購改革,加強政府採購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建設,形成全國統一的公共採購大市場。
白景明説,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必須不斷擴大公共採購的範圍,使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都有所涉及。同時,必須建立健全監督政府採購行為的動態監控系統。
變“五花八門”為“只此一家”完善制度體系
對政府採購進行監督乃至建立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市場都面臨一個難題:標準不統一。我國尚未&&政府採購條例,各地操作程序五花八門,導致監督難執行、市場難統一,這也是腐敗頻發的重要原因。
“需要制定標准保證財政資金能夠發揮最大效能。”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慧説,這種標準應該是一種國家標準,因為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採購都會涉及標準問題。
白景明説,必須通過標準體系的建設,使政府的採購有章可循,也使人們對政府採購行為的評價有基本的依據。必須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標準,加強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包括基本支出標準、商品支出標準以及工程類支出標準等。很多問題出在績效目標不明確上面,必須逐步擴大預算績效管理範圍,把更多的政府採購納入其中,使對政府採購預算的評價有科學的依據。
劉恒斌説,必須加強對集中採購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統一協調,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政府採購模式、執行標準、業務培訓和機構考核管理體系。同時,必須盡快研究制定政府採購條例,完善政府採購體系,加大對違規採購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必須利用建設和完善公共交易平台的契機,按照決策、執行相制衡的原則,實現“管採分離”,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
歐盟委員會國際公共採購司法務官伊利尼亞 阿利亞諾説,歐盟公共採購的技術規範、決標程序都很明確,各成員國統一執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説,歐盟的公共採購法律框架強調統一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涵蓋了管理、交易、爭端處理、監管等各個環節,針對服務、貨物等不同類別的採購,針對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採購行為,都有非常具體的規定,這對於中國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