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打開電腦,滿屏幕都是“雙十一”促銷,許多消費者克制着購物衝動,等待“雙十一”大展身手。各大電商平台的硝煙戰相較於往年“攻擊性”更強。“如果説歷年來各電商平台的宣傳加強了備戰‘雙十一’的戰火,那麼今年的電商平台的宣傳則更將戰場赤裸裸地延伸至傳統零售渠道,電商對實體店銷售的衝擊可見一斑。雙方已經由分割市場升級到搶佔市場。”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鄭自立説。 實體店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衝擊。 “尤其是年輕的顧客,試穿購買率非常低。眼看穿着效果不錯,可顧客最後總是不買。”長沙市一家名為“嘉倪小熊”的服裝店店主張女士自己也非常清楚,熱衷於網購的年輕人已深諳“線下試衣線上購買”之道,實體店開始淪為“免費試衣間”。 在電商的澎湃發展下,零售業普遍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近日&&,今年以來,零售業增速放緩的趨勢沒有改變,在有的區域和部分業態中,企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典型調查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百貨店和專賣店的銷售額增長只有7.4%和6.5%,遠低於平均水平。 “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其實各有自身的優勢和價值,不能由一方完全取代另一方,而應該是針對各自適宜的消費群體來分割市場。”鄭自立説。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發布的《傳統零售企業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研究報告》顯示,在2009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共有31家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然而,傳統零售商在向網絡轉型過程中卻並非一帆風順,線下與線上渠道衝突、送貨上門的物流成本高、技術水平不足、缺乏專業網絡銷售團隊等都讓他們面臨着巨大的考驗。 線上銷售的價格優勢顯而易見,為了避免網絡銷售對傳統零售的衝擊,不少品牌在涉足電子商務的同時,開始嘗試將兩種渠道的産品區分開來。“不少企業的做法是,針對電子商務的與傳統零售的各自特點,開發不一樣的産品分別供給兩種渠道,産品實施差異化,精確定位每個渠道,避免傳統渠道受蠶食。”鄭自立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