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醫療器械壟斷中國市場現狀堪憂
2013-11-08   作者:記者 劉翔霄 王學濤 蘇斌/太原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CT、彩超、核磁檢查設備、生化分析儀……目前,進口醫療器械在中國“一統天下”。在丟失醫療市場陣地的同時,中國還面臨遭受巨大經濟損失、技術壟斷打破難度增加等多重隱患。
  “這是業內公認的事實,國産的、進口的醫療器械數量三七開,而高端産品進口醫療器械能佔據90%以上的市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徐珊&&。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口額為1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4.56%。其中31個品種進口額達到億美元規模,以高附加值産品為主。
  記者採訪獲悉,山西省不僅在省級醫院、市級醫院,各類中醫院、西醫院,都是進口醫療設備的天下。甚至在全國絕大多數縣級醫院,醫療器械也貼上了進口的“標籤”。
  “國産醫療器械産業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足3%,與中國巨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市場不成比例。”山西省藥監局一位工作人員説,少數性能不錯的國産産品在全國三甲醫院也幾乎沒有市場,只能走鄉鎮醫院等“低層路線”。
  中國醫療器械産業是新興産業,不論是産能還是研發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尤其高端産品仍依賴進口。
  山西一家婦幼保健院的院長説,根據排量不同,一台進口CT的價格從200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而國産的100多萬元就可以買到。由於技術遠趕不上國外,即便具有很大價格優勢,也未曾進入醫院的採購視野。
  除了技術原因外,“洋品牌”一統天下的背後,是鉅額回扣在作祟。除了院方能拿到回扣外,不少跨國公司還以出國考察、參加學術會議為名讓醫院負責人免費旅游,這也擠佔了國産産品的市場空間。
  讓人擔憂的是,中國正面臨着鉅額醫療器械市場收益流失、打破技術壟斷難度增加等多重隱患。
  中國醫療器械産業發展潛力巨大。2012年,中國醫療設備市場需求持續保持增長,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業生産總值穩步上升。1-9月份,中國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1103億元,同比增長19.5%。
  此外,由於無力打破技術壟斷,從産品的購買、維修到更新,這些進口廠商提供的全部為“高價服務”,醫院只能聽任對方漫天要價。
  “一台日本産核磁設備的購買費為1400多萬元,每年還要續簽80萬元的維保協議書。如果不簽也可以,設備一旦壞掉,維修費更貴。一個幾十塊錢的零件,他可以要價幾千塊錢。”山西省一家醫院院長&&,這些高費用最後還是落到了患者頭上,加劇了“看病貴”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在現階段國情下,醫療機構、醫生應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推薦使用適宜的高、中、低不同檔別醫療器械。同時,提高國産醫療器械檢查和醫保報銷比例。另外,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對研發人才和技術進行獎勵,扶持國産優勢産品。
  “前些年,國産的一種藥物支架上市銷售後,把同類進口産品的價格打下來一半還多。而這種藥物支架的研發,即便在醫療器械業很發達的日本也還是完全依賴進口。”山西省檢驗檢疫局一位受訪人士稱,在奮起直追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生産力並非完全悲觀,揚長避短最為關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天津叫停部分藥品醫療器械違法廣告 2013-11-01
國家食藥總局:2015年建立全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哨點網絡 2013-07-26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進口産品佔70% 2013-07-19
國産醫療器械遭遇“醫院門” 2013-05-20
我國已成全球第三大藥品和醫療器械市場 2013-04-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