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路上,“創新”之聲以高頻率出現。
8月28日,習近平前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考察。隨後幾天,他還去了大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的東軟集團(大連)有限公司,中國裝備製造業集中的老工業區——瀋陽市鐵西區等地。
習近平提到,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既定戰略,要總結經驗、完善政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新格局,為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增添原動力。
11月4日,習近平在長沙考察企業時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在於優化産業結構、消化過剩産能,最終要落實到一家家企業上。企業要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産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
不論是廣東、上海,還是河北,乃至廣西、東北,在劉霞輝看來,國家領導人選擇這些地區有其必然性——這些地區都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的地區。他認為,未來,中國中西部的發展一定是要高於東部,東部要轉型,會犧牲一些GDP,若要保持中國經濟整體穩定,就要靠這些經濟活躍地區的發展帶動,也有利於中國各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他説,本屆政府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中國經濟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不再不斷“打點滴”、“施肥料”。
正如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強調的,我們這麼大個國家、這麼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産總值增長的關係,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産總值,一味以生産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係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産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