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同槽躊躇滿志互聯網金融
2013-11-07   作者:高翔 顏劍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馬明哲的憂慮、馬化騰的淡然、馬雲的自信。僅從這三個業界巨頭的着裝,外界似乎就可以看出他們各自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心態。
  昨日,在眾安保險的開業儀式上,穿着黃色毛衣的馬雲一如既往的隨意,而外穿深色夾克、內着白襯衣的馬化騰繼續保持他的內斂與低調,身着正裝的馬明哲則洋溢着金融家的嚴謹與沉穩。
  眾安保險的開業,標誌着互聯網與傳統金融業的深度融合進入到全新階段,這也使得巨頭聚首這家只有80多個員工、規模不大的公司開業儀式。跨界合作,進軍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共同目標。不過,這不代表他們對互聯網金融就有着完全一致的看法。

  互聯網金融能否包打天下

  馬明哲心中有自己的圖譜。他認為,原則上標準化的産品容易上網銷售,“比如一瓶可樂,一包煙”。但金融産品上網,不是那麼容易。他舉例説:“大亞灣核電站的保單,有10萬頁,且每個細節都需現場勘查,與工作人員一一交談。這些工作流程要全部上網,很不容易。”
  在他看來,金融産品中,基金最易網上銷售,其次是證券、銀行産品、保險、信託及投行業務。在保險業務中,由難到易依次是人壽保險、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財産保險。
  據他回憶:“在籌備眾安保險時,各方反復討論,最終選擇財險市場作為切入點。財險市場中,70%是個人業務,30%是對公業務。我認為有50%的業務可以搬到網上去。”
  對於馬明哲的觀點,馬雲的回答可謂針鋒相對:“我覺得,原則上你們保險公司能幹的活,我們都能幹,只是時間問題。我實在想象不出,保險複雜在哪。一些在線下複雜的事情,我們就要用技術去解決。”
  馬雲如此自信的依據,是互聯網公司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他&&:“以騰訊或阿里巴巴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別説10萬頁的保單,把整個美國國家圖書館輸進計算機,也就幾個小時。”
  對此,馬明哲打趣道:“我相信馬雲的話,確實所有東西都能上網,但或許得一千年以後。”
  不過,相比馬雲的自信,馬化騰則現實得多,“我認為不會所有的市場都完全是互聯網應用的,還是要有很多垂直的專業化的東西來承擔。”他也承認,互聯網的魅力就在於它一切都有可能。他認為互聯網金融不需要“一千年”時間等待,也許只需要幾年,就會有相當大的變化。
  國泰君安董事長萬建華也曾&&,儘管IT已經變成金融變革的主要推動力,但不等於IT就能取代金融,不等於IT就是金融。金融有其自身的屬性,不可替代。在為客戶提供標準化産品方面,互聯網企業優勢明顯;但在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管家化、個性化的服務中,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較強。
  馬明哲認為,一部分保險産品可以搬到網上去,一部分可以被新創造出來。互聯網可以顛覆金融的部分領域,但絕不是取代。

  互聯網能否深刻改變金融業

  在馬明哲看來,金融業需要互聯網這個&&,互聯網也需要金融服務。目前,兩者之間正在競賽。而且他認為,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似乎佔據了先機,更佔優勢。
  早在今年年初,馬明哲在中國平安內部講話中就不無憂慮地稱,作為傳統金融業,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行業。現在所面臨的是一場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競賽,誰跑得快誰就贏。
  對於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業,馬雲顯得躊躇滿志:“中國不缺金融機構,缺一套信用體系。以前的金融業,是拿一張牌照,然後做很容易的生意。有人説,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互聯網企業不能幹,我就很好奇。今天金融業對互聯網的理解,遠不及互聯網企業對金融業的理解。”
  馬明哲預測,未來金融業的發展,有如下幾個趨勢:金融機構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10年內,50%到60%的現金和信用卡將會消失。20年內,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和後&將會消失。因為當你利差很低,就不得不把業務外包。蘋果自己不生産手機,它委託富士康生産。”
  在“互聯網將會深刻改變金融業”這一點上,“三馬”的意見是一致的。馬化騰回憶:“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媒體、音樂、支付等行業。互聯網的魅力,就在於一切皆有可能。”
  互聯網對金融業的衝擊,絕不僅僅是增加一個網絡渠道這麼簡單。馬明哲強調,“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看似咬文嚼字,實則大不一樣。所謂金融互聯網,僅是金融機構把互聯網當作一個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起到的是改良作用,但絕不是顛覆。但互聯網金融,卻是從流量入手,到數據的切入,然後再提供服務,然後再到金融。
  馬明哲認為,目前中國99%的金融機構,還停留在“金融互聯網”的階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紅杉、軟銀等外資巨鱷紛紛下注 押寶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 2013-11-05
互聯網金融成金博會新寵 風險升級監管缺位引業內關注 2013-11-04
業內人士預期互聯網金融行業規範將&& 2013-11-01
投中:互聯網金融或成未來投資熱點 2013-11-01
互聯網金融再造監管新理念 2013-10-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