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銀監會網站4日發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銀行業化解産能過剩暨踐行綠色信貸會議上的講話,尚福林要求認真落實化解過剩産能,推進綠色信貸的政策措施。
尚福林指出,銀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化解産能過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將推動化解産能過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銀行業轉型發展和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體要求,加快完善差別化信貸支持安排,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落實有保有控的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在積極支持化解過剩産能的同時,防範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加快完善工作機制,調動相關各方的積極性,確保中央政策落實到位。
尚福林指出,銀行業要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助推整合一批産能。有些産能過剩是由於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由於採用技術落後造成的。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通過兼併重組,推動技術升級和優化産業布局,打造一批産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支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並購貸款利率,並購貸款期限可延長至7年。
講話全文如下
同志們:
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今天,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這裡召開“銀行業化解産能過剩暨踐行綠色信貸”會議,主要是學習領會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探討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嚴防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化解過剩産能,推行綠色信貸的重要意義
化解過剩産能是當前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務。産能過剩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影響,也是國內産業發展中各種矛盾和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中央及時作出化解過剩産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這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着眼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
化解過剩産能是推進産業升級的重要機制。這次化解過剩産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核心在於通過技術升級推動産業升級,通過提高産品質量、標準和技術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關鍵是要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推動技術改造,促進技術引進,加快技術創新,實現綠色發展。這是從根本上降低資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減少污染,構築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全球環境治理和全人類安全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貢獻。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支持銀行業發展綠色信貸,支持和指導興業銀行踐行赤道原則,在銀行業起到了示範作用。幾年來,我們通過實施綠色信貸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2013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餘額達4.9萬億元,所貸款項目預計年節約標準煤3.2億噸,節水10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2億噸、二氧化硫1013.9萬噸、化學需氧量464.7萬噸、氮氧化物256.5萬噸、氨氮42.8萬噸,為節能減排起到了較好的引領作用。
化解過剩産能是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挑戰。銀行業根植於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離開了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和産業支撐,金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銀行業要深刻認識化解過剩産能對自身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堅持“兩點論”和“底線思維”方法,早介入、早參與、早行動,通過自身轉型升級,推動過剩産能早消化、技術工藝早升級,盡快實現包袱早卸掉、風險早化解、問題早解決,實現“優勝劣汰”下的雙贏。
二、認真落實化解過剩産能,推進綠色信貸的政策措施
(一)明確化解過剩産能的總體要求
銀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化解産能過剩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將推動化解産能過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銀行業轉型發展和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體要求,加快完善差別化信貸支持安排,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落實有保有控的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在積極支持化解過剩産能的同時,防範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加快完善工作機制,調動相關各方的積極性,確保中央政策落實到位。
(二)堅持化解過剩産能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推進化解過剩産能與防範化解自身風險相結合。要主動靠前、積極作為,既要支持優質企業和先進産能加快發展,為企業消化、整合、轉移産能留出路子,拓展持續發展的市場空間;也要推動劣質企業和落後産能加快淘汰,及時消化處置風險包袱,防止風險放大。
二是堅持嚴控信貸增量與優化信貸存量相結合。切實加強新上項目的信貸管理,嚴把政策界限、嚴格准入標準、嚴守審貸關口、嚴肅落實紀律,遏制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路徑,進一步完善差別化信貸政策,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優化信貸結構。
三是堅持市場手段與政策引導相結合。要堅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獨立審貸、自主決策,發揮好金融對資源配置的引導、約束和杠桿功能。科學研判行業發展規律和市場供需形勢,加強監管政策、産業政策、財稅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同配合,發揮政策合力。
(三)明晰差異化的信貸標準
信貸政策要與經濟發展戰略相配套,主要是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的原則,制定並實施好“有收有放”的差異化信貸政策。當前,對於“三農”、小微企業、綠色信貸等需要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通過深化金融服務、下放權限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對於産能過剩行業、企業,主要通過嚴格標準、上收權限等方式,優化信貸結構。在産能過剩行業內部,也要區別先進和落後,通過科學設定信貸標準分類施策。信貸標準的設定,要涵蓋利潤率等效益類指標、碳排放等環保類指標、安全生産等社會管理類指標、用地用電用水等資源消耗類指標、勞動生産率等效率類指標,以及行業技術標準等。要根據過剩産能行業和地區實際,完善“統一授信、限額管理”制度,合理上收授信審批權限,産能嚴重過剩行業新開工項目授信由總行統一審批。
(四)推進化解過剩産能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踐行綠色信貸標準,推進化解産能過剩。綠色信貸的核心是,通過合理配置信貸資源,支持企業節能減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發展,這與化解過剩産能要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要將綠色信貸理念、標準、方法貫穿到化解過剩産能的全過程,確保信貸資金投向符合技術升級要求、碳排放約束和綠色標準的領域,大力支持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行業標準,屬於技術改造升級、産品結構調整、優化産業空間布局項目的合理信貸需求,在商業可持續和手續齊備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對確有必要建設的在建項目,在符合布局規劃和環境承載能力要求,以及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的基礎上,在相關職能部門批准備案並補辦相關手續的前提下,可繼續予以信貸支持。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産能項目,嚴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對未取得合法手續、不能依法依規補辦相關手續的建設項目,立即停止授信審批、貸款發放、貸款支用,不得通過理財産品等其他方式變相提供融資,並主動、妥善收回存量貸款,妥善做好債權保全工作。
二是支持擴大有效需求,助推消化一批産能。當前,我國還有不少地區仍處在城市化初期和工業化起步階段,有些領域産能雖然從數字上看是過剩的,但實際上這種過剩是相對的,主要是由於部分地區市場尚未發育成熟、需求還沒得到開發造成的。對這部分過剩産能,要區別對待,通過擴大有效需求去逐步消化。銀行業要運用信貸杠桿助推挖掘市場潛力、改善需求結構、引導需求升級,運用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等多種手段,促進相對過剩産能與潛在有效需求合理對接。支持企業採購、居民消費、新農村建設、建築物抗震加固等方面消化産能過剩的信貸需求。支持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推廣應用。支持鋼材、水泥鋁型材、平板玻璃等建材下鄉。支持淘汰更新老舊運輸船舶。支持推進綠色建材工程,推廣使用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高強鋼筋、高標號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低輻射中空玻璃等材料産品。支持開拓船舶裝備在海洋工程、漁業、行政執法、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需求潛力。
三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助推轉移一批産能。當前,有些産能對我國來説是過剩的,但是對有些欠發達國家來説還明顯供給不足。特別是有些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的國家,還希望分享我們發展的物質成果,提高當地人民的福祉。要把握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從優化全球産能布局、提高全球産能利用效率、增強我國企業跨國經營能力的角度,通過積極發展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貿易融資、國際保理等綜合金融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對外承包工程,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帶動國內技術、裝備、産品、標準和服務等出口,有序向境外轉移一批産能。支持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産業領域內的優勢企業“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支持符合國際標準和規範、滿足當地需求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且審批手續齊全的過剩産能,有序向境外轉移。
四是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助推整合一批産能。有些産能過剩是由於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由於採用技術落後造成的。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通過兼併重組,推動技術升級和優化産業布局,打造一批産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支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並購貸款利率,並購貸款期限可延長至7年。鼓勵採取銀團貸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加大對企業兼併重組的支持力度。鼓勵運用信託計劃、委託貸款等方式擴大兼併重組資金來源。做好貸款合同的重新簽訂工作,落實債權債務責任,積極防範兼併重組過程中可能産生的金融風險,防止因兼併重組出現債權懸空。
五是加大退出保全力度,助推淘汰一批産能。有些落後産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環,消耗了大量資源,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對這些落後産能,要積極主動參與關停處置等工作,堅決壓縮退出存量貸款,科學制定債權保全措施,依法保護金融債權。做好應對不良資産上升工作,積極&&財稅部門,擴大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核銷不良貸款,做到賬銷、案存、權在;探索打包轉讓等市場化不良資産處置手段,多渠道化解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確保不積累新的風險。研究探索産能置換指標交易配套金融服務,推動加快形成淘汰落後與發展先進的良性互動機制。同時,還要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相關信貸支持工作,積極維護社會穩定。
六是實施好差別化監管政策。監管政策要加大與産業政策、信貸政策協同配合,建立健全監管激勵約束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強化政策傳導和落實。要建立完善産能過剩行業信貸統計監測制度,積極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等的溝通協作和信息共享,定期通報産能過剩行業信貸風險情況,不斷提高風險預警水平。根據化解過剩産能客觀實際,進一步研究加強差別化資本和撥備約束。建立監管後評價體系,從戰略規劃、管理政策、內控要求、組織實施以及工作成效等方面,對銀行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和實施綠色信貸工作進行評價,探索將評價結果合理運用到高管履職評價、業務准入、監管評級等方面。對違反規定向産能嚴重過剩行業提供授信的行為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嚴厲問責。
三、切實建立化解産能過剩,踐行綠色信貸的工作機制
一要高度重視。化解産能過剩對於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銀行業決不能等待觀望、回避矛盾、把問題往後拖,更不能因為短期內可能産生不良貸款而阻礙産能嚴重過剩調整大局、延誤推動化解時機。要切實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要加強組織領導,由董事會對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工作負總責,明確高管層、牽頭部門的管理職責,強化全行統籌安排,層層落實責任。要有清晰的戰略安排,制定明確的分階段工作方案。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所涉及嚴重過剩産能行業、企業實際情況,按照“一戶一策”原則,量身定做具體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動態跟蹤監測。
二要建立機制。要健全信貸管理機制,實施差別化的風險定價和經濟資本分配等措施。要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完善風險識別和統計監測制度,開展動態壓力測試,做好風險應對預案。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進一步加強風險動態評估,實施嚴格信貸五級分類,相應計提貸款損失準備,並根據實際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相應完善盡職免責的制度規定。
要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將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實施綠色信貸有關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並與機構、人員獎懲挂鉤。要抓違反規定的反面典型,並嚴肅處理,該停業務的停業務,該摘帽子的摘帽子。
三要加強協調。化解産能嚴重過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聯絡。中央已經明確,各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負總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主動參與各地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的方案制定工作。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主動了解産能過剩相關行業准入等信息,及時掌握淘汰落後産能、環境違法、土地和岸線管理違規等企業名單,並納入信貸管理。要加強與地方政府和司法機關溝通&&,嚴厲打擊以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名義逃廢債務行為。
同志們,支持化解産能嚴重過剩情況複雜、任務艱巨,我們要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狠抓落實,加快自身轉型發展步伐,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預祝此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